
個人榮譽: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10年)
正高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美術陶瓷分會副會長
中國陶瓷大師聯盟副秘書長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
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工藝美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
廣東陶瓷協會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007年被授予“共和國杰出藝術家” 稱號
2015年當選為“中華傳統文化杰出傳承人”
2017年被授予“廣東省陶瓷行業優秀藝術家”和“廣東省陶瓷藝術優秀研究院”
被評為“2010年:中國陶藝最受關注的十位人物”
主要個展:
2009年3月14日“黃志偉石灣公仔陶藝精品展” 在廣東順徳容桂開幕。
2009年11月19日至2010年1月5日《“傳承創新•巧奪天工”黃志偉陶塑藝術展》在廣東東莞嶺南美術館1號館開幕并展出。
2010年9月 《“線塑石灣” 黃志偉陶塑藝術展》在珠海市博物館展出。
2013年5月28日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黃志偉作品展》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幕并展出。
2016年代表石灣陶藝首次臺灣環島巡展。
2016年《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黃志偉作品展》在順德博物館開幕并展出。
2017年《日月經天---黃志偉師徒藝術作品展》在新會美術館開幕并展出。
2017年《樸拙傳神---黃志偉陶塑作品展》在東莞長安饒宗頤美術館開幕并展出。
主要參展:
1988年參加新加坡《石灣陶藝》展覽。
1989年入選參加北京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
1989年參加臺灣珍陶館、逸品軒、石灣舍舉辦 的“石灣名家陶藝展”。
1991年入選參加廣東省美術作品展覽。
1998年參加第六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展。
1999年參加“建國50周年,全國陶瓷名人優秀作品展“。
1999年參加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
2003年參加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展。
2007年參加“首屆廣東當代陶藝大展” 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 。
2008年入選參加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主辦的“改革開放30年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展覽” 。
2008年入選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第43屆國際陶藝大會學術交流作品展。
《樂濟公》入選2012.4.16----2012.5.6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2009.2.9至2009.2.23,作為石灣陶藝界代表赴京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作品展示和現場表演。
2012年12月5日參加北京中華世紀壇“首屆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大展”。
2016年入選參加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2016年《超脫》入選參加由中國文化部主辦的《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展》。
主要收藏:
1999年,作品《悠閑老子》被評為國家珍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
1999年,作品《春夏秋冬》(兩人合作)被評為國家珍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
2000年,作品《春夏秋冬》(兩人合作)被北京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
2002年,作品《悠閑老子》、《王者之風》被中國陶瓷館永久收藏。
2002年,作品《春夏秋冬》(兩人合作)被美國路易斯安納州州立大學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3年,作品《賞梅》、《關云長》被廣東省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5年,作品《繼往開來》(兩人合作、本人為主)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7、2015年,作品《樂濟公》、《怡情達摩》被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收藏。
2007年, 作品《王者之風》被佛山市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7年,作品《春夏秋冬》(兩人合作)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2008年,作品《包容》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
2009年~2016年,作品《連年好市》、《三羊開泰》、《怡情達摩》、《悠閑老子》、《王者之風》、《一代宗師》、《佛山無影腳》、《男兒當自強》、《海闊天空任我行》、《得勝馬》被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0年,作品《樂濟公》被湖南省醴陵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0年, 作品《喜悅》被珠海市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1年,作品《怡情達摩》、《超脫》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2011年, 作品《悠閑老子》被東莞市石龍鎮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1年, 作品《開心品茶佛》被東莞市石龍鎮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2年,作品《青春年華》被華南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陶瓷文化研究所收藏。
2012年,作品《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被延安革命紅念館收藏。
2013年, 作品《巢父》被廣東省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3年, 作品《六祖》被廣東省新興縣國恩寺及新興縣博物館收藏。
2014年, 作品《共鳴》被廣東省佛山市人民政府典藏。
2015年3月26日, 作品《六祖》被廣東省韶關市南華寺收藏。
2015年7月4日, 作品《六祖》被廣東省翁源東華寺收藏。
2015年2月, 作品《富貴羊》被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收藏。
2015年,作品《安重根》分別被廣東省方志館、南京市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佛山市檔案館、佛山市博物館收藏。
2016年6月, 作品《海闊天空任我行》、《悠閑老子》被廣州市博物館收藏。
2016年,作品《共鳴》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2002年,《超脫》等16件陶藝作品被中國國家郵政局制成首套個性化郵票發行。
主要獲獎:
2009年, 作品《超脫》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界最高獎項----“百花獎”金獎。
2009年,《春夏秋冬》(合作)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界最高獎項----“百花獎”金獎。
2016 年 , 在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的深圳文博會上 , 作品《閑情》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 金獎。
2010年,《樂濟公》榮獲中國華南工藝美術 “百花獎”評比金獎
2012年,作品《春風得意》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2015年,作品《笑口常開》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2011年,作品《風生水起》在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中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
2011年,作品《千里共嬋娟》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2010年,作品《青春年華》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2010年,作品《五福臨門》在第十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中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特別金獎。
2009年,作品《運籌帷幄》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傳承與創新---工藝美術作品展”金獎。
2009年作品《快樂濟公》在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中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
2007年,《一統天下》:獲第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國工藝美術優秀作品評比金獎。
2008年作品《怡情達摩》在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中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
2005年,《黃飛鴻系列》在第七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暨《中國工藝美術優秀作品評選》上,榮獲創新藝術 金獎。
2002年,《悠閑老子》在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暨《中國工藝美術優秀作品評選》上,榮獲 金獎。
2002年,《春夏秋冬》(合作)被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大學評為“杰出優異美學貢獻”表彰獎。
2002年,《關云長》在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陶藝展上,榮獲 金獎。
2000年,《春夏秋冬》(合作)在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上,榮獲 金獎。
1998年,《悠閑老子》在第六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上,榮獲 優秀獎。
1989年,《共 語》在首屆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上,榮獲入選獎(只評入選獎)。

人物簡介
黃志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正高級美術大師,1966年生于廣東東莞,1983年進入石灣美術陶瓷廠陶藝實踐、創作和研究,1991年于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雕塑專業畢業,后成立佛山市黃志偉文化藝術研究院。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美術陶瓷分會副會長,中國 陶瓷大師聯盟副秘書長、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工藝美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2007年被授予“共和國杰出藝術家”稱號、2015年當選為“中華傳統文化杰出傳承人”、2017年被授予“廣東省陶瓷行業優秀藝術家”和“廣東省陶瓷藝術優秀研究院”、被評為“2010年:中國陶藝最受關注的十位人物”。
人物經歷
出生于陶藝世家。自小隨父黃松堅大師在佛山石灣學習美術和陶藝,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但他不甘拘于傳統文化的條條框框里,自從接觸陶藝起,他總愛琢磨點“新玩意”。
1989年,年僅23歲的黃志偉考入廣州美院雕塑專業。在校期間,受國畫傳統線條啟發,他開始對“線塑”進行鉆研和探索。無數個夜晚,黃志偉獨自坐在教室里埋頭創作。陪伴他的除了一盞日光燈、一個不會說話的泥像外,還有一具懸掛在墻壁上用作教學的人體骨架……就在這種忘我的境界里,黃志偉把中國畫豐富深刻的筆墨線條“十八描”技法,融匯到陶藝創作中,將筆墨線條轉化成用手戳捏而成的兼工帶意的泥條,并以泥條速塑的手法創作了多款線塑陶藝作品。

個性特點
突破傳統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獲得業界的認可。讓黃志偉感到興奮的是,他的《漁韻》、《酒神》、《莊周夢蝶》等這些頗具新意的早期線塑作品,一面世便廣受新加坡、臺灣等地鑒賞家和社會各界的喜愛,這也成為了他勤工儉學的手段,靠自己的勞動成果解決了求學的費用,同時,這也促使他對線塑的研究與實驗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根植于民間的“石灣公仔”,素以造型生動傳神、釉彩渾厚樸實、技法多姿多彩的獨特風格揚名海內外,其塑造技法有貼塑、捏塑、雕塑、捺塑、劃塑、刀塑等等,黃志偉在近40年的藝術探索中,他善于把石灣傳統陶器藝術與中國傳統美學、中外現代雕塑理論有機揉合,不倦探索創新,大膽吸取中國畫線描“十八法”與漢代、現代的塊面結構神髓交融,開拓的線塑技法可以說是一個創新性、革命性的突破。他以現代藝術的理念在立體的雕塑中以線代面,顯得既傳統又前衛。在傳統的造型法則基礎上匯進了更多的美學標準,以恰當的夸張、構圖的聚散、陶土運用的隨意和準確,使作品具有更濃的藝術韻味,創造了超凡脫俗、清雋高雅的情致。
陶塑新法——“線塑”,2016年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開辟了現代石灣陶塑表現技法的新天地。

藝術成就
黃志偉的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展覽及被發表,《超脫》等十多件次作品分別獲得了19次國家級評比金獎,11項專利證書和國家發明專利證書,有些還被評為國家珍品,并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州立大學藝術博物館等國內外多家博物館收藏。他本人并多次被邀請參加國際性的陶藝學術交流、研討和作品創作表演,學術論文被發表于國家級的《雕塑》、《陶瓷信息報》等報刊上,還出版了《繼傳統開前衛----黃志偉陶塑作品集》(廣東人民出版社)、《黃志偉陶塑藝術》(廣東省博物館系列叢書、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黃志偉赴京展絕活》(中國文藝出版社)、等作品集、深受好評,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業績被載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多種專業典藉上。
并被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以《傳承傳統 演繹陶塑新傳奇》作專題報道。


人物評論
從老一輩大師潘玉書、劉傳等人,到當代大師莊稼、劉澤棉、黃松堅等人,石灣陶藝家們的每一項創新都會給石灣陶藝的發展帶來新的進步,黃志偉也不例外。中國雕塑界泰斗、黃志偉的老師潘鶴先生評價黃志偉“繼傳統、創前衛”。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建中評價他“雕塑造型豪放處大刀闊斧,精微處嚴謹細密,神韻生動,表現出了清雋高雅的情致。開辟了現代石灣陶塑表現技法的新領域,是同輩年輕陶藝家中的佼佼者”。梅文鼎大師認為“黃志偉的線塑在傳統的造型法則基礎上融進了更多的美學標準”。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呂品昌教授認為“黃志偉與民間藝人不同,他能從傳統里走出來,在關于線塑的課題上他做了很深入的研究,并在理論上進行梳理,而且梳理得非常好。我覺得他這些方面的成就,做得非常可貴和不容易。”中國輕工聯合會名譽會長陳士能先生給予黃志偉的評價是“求美、求新、求精”。
與各界名人交流

佛山市黃志偉文化藝術研究院與黃志偉藝術館,占地近三千平方。研究院現在包括黃志偉藝術工作室、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志偉作品展示館和佛山市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
研究院定位為高端的陶藝文化創意設計、創新作品展示、陶藝大師與市民大眾互動和培訓等。
自成立以來,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以及藝術家的關愛與指導,先后接待大量國內外各界領導、知名學者、著名藝術家、收藏家及媒體采訪等。

2009年2月,黃志偉受邀代表石灣陶藝赴京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表演期間,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興致勃勃地觀看黃志偉大師的現場陶藝表演,了解石灣陶藝的傳承情況。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云山一同參觀展覽。

現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與黃志偉大師親切握手,并表達了對石灣陶藝傳承發展情況的關心。

東莞市長李毓全把作品《一代宗師》作為市政府禮物贈送給世界五百強企業——日本京瓷公總裁稻盛和夫先生。

香港藝人洪金寶最欣賞黃志偉大師的鼠年肖作品——《花開富貴》

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鐵映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志偉親切握手并給予鼓勵。

2013年應邀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辦個人作品展期間,被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以《傳承傳統演繹陶塑新傳奇》作專題報道。

“石灣陶,景德瓷”。在佛山,石灣陶就是文化地標,巋然屹立千年。
在中國陶藝界,“線塑”已經成為一個特殊的藝術符號。提起它,人們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志偉同學。之所以如此,不僅因為黃志偉大師將中國畫線描“十八法”與塊面結構精髓交融,開拓出“線塑”這種陶藝新技法,并積淀成既傳統又前衛的獨特風格,更重要的是,他突破了普通陶塑的固有程序,靈活自如地發揮了陶泥線條的特有形態和風韻,開辟了現代石灣陶塑表現技法的新天地,拓展了陶藝本體語言的形式風格,對石灣陶藝的發展具有開創性意義。
黃志偉大師也因此被譽為“繼傳統 開前衛”的廣東最年輕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是石灣陶塑藝術中極具代表性的陶藝家之一。

2004年末,黃志偉離開了國營的石灣美術陶瓷廠,創立了自己的“石灣公仔黃陶藝坊”,打出了“石灣公仔黃”的招牌。雖然他經歷過創業之初短期的迷惘與彷徨,但他最終突破了石灣傳統技法,突破了慣有的陳陳相因,在使用傳統符號表現地域特色的同時,不斷深化和加強“線塑”形式的功能,以獨特的形式感和對泥捏線條錯落有序的運用,將現代藝術理念融入到立體雕塑中,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力,創造出豪放、隨意、空靈的結構與節奏感,傳遞出散淡、閑逸、率真的意趣,強化了陶藝作品“原創性”的手工韻味,為石灣公仔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如今,他和眾多石灣“陶二代”一樣相繼“接棒”,希望用他們的勤奮、銳氣,帶著石灣公仔闖出更大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