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當地時間9月14日至19日,《中國意境——人類非遺龍泉青瓷巴黎展》在法國巴黎杰拉勒(Celal)藝術中心舉行, 39件龍泉最具代表性陶瓷藝術家的精美作品沿著古代海上“陶瓷之路”的足跡,500年后作為中國文化的大使再次走進法國,續寫著龍泉青瓷與法國的緣分。
宋元明之際,龍泉青瓷大量外銷,且以主角的身份參與并開拓了漫長的海上“陶瓷之路”,把中國和世界緊密地聯系起來,形成了一條聯接亞、非、歐的海上大動脈,使各文明古國的文化互相交流,大放異彩。龍泉青瓷來到世界藝術之都巴黎,巴黎為之傾倒,以當時風靡一時的舞臺劇《牧羊女亞斯泰萊》中牧羊人“雪拉同”( Celadon)的名字來稱呼它。英語詞匯從此多了一個單詞Celadon,專指中國青瓷。
斗轉星移,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經過50多年恢復,龍泉青瓷得到歷史性的中興,既繼承了古代產品特色,又開拓創新,藝術水準創歷史新高,形成中國青瓷文化史上的又一個高峰期。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當前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庫中唯一一項陶瓷類項目,使其成為人類共享的文明成果。
本次展覽由國際陶瓷藝術學會、龍泉市人民政府及市青瓷行業協會共同主辦,上海國際陶瓷生活藝術博覽會組委會承辦,共展出包括徐朝興、夏侯文、毛正聰、張紹斌4位國家級大師在內的37位陶藝家的39件作品。國際陶藝學會主席珍妮特·曼斯菲爾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副市長羅詩蘭在開幕式上簡要介紹了龍泉青瓷的歷史、燒制技藝、風格特征,以及龍泉青瓷與法國的緣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處和中國駐法國使館官員以及海外華人、留學生,共200多位嘉賓出席開幕式。
這是龍泉青瓷“申遺”成功之后,首次在國外集體亮相。正在巴黎參加國際陶藝學會第44屆大會的各國陶瓷藝術家也應邀參觀了展覽。很多藝術家與出席展覽的徐朝興、徐定昌、陳愛明、盧偉孫等大師進行了深入的藝術交流。“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精美的龍泉青瓷吸引了所有參觀者的目光。
珍妮特·曼斯菲爾德對龍泉青瓷在巴黎辦展表示祝賀。她說,作為一個陶瓷藝術家,看了展出的龍泉青瓷作品感到很震驚,因為所有的作品沒有任何瑕疵,“真不知道是怎么做出來的”。 并表示,一定要再次到龍泉看一看,實地考察青瓷燒制技藝和古窯保護情況。
“瓷器、燈光、氛圍,一切渾然天成,美不勝收!中國文化讓我心存敬仰,”一名來自土耳其的觀眾由衷地感嘆。
杰拉勒(Celal)藝術中心負責人阿克庫什·杰拉勒說:“一個展覽如果能帶給觀眾美的享受,那就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