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窯的精湛工藝
大漢窯非常重視燒制工藝,挖掘整理唐、宋時期的傳統制瓷工藝及五大官窯燒制技術的同時,又吸取、整合了德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現代陶瓷強國的釉料和工藝特點,運用納米科技,提練成“具有東方特色的大紅釉料”。
林明德是第一位將大紅釉瓷引進中國大陸之人,他對陶瓷燒制工藝非常嫻熟,能夠熟練運用釉上、釉中、釉下彩等不同民族工藝繪制圖案,熟悉各種工藝燒窯的溫度,以及各種材質的整合和運用,尤其是能將純金材料融入陶瓷工藝之中,使大漢窯的品質特征凸顯奢華。
一般來說,陶瓷工藝的燒制有難度極限,超過1300℃以上,陶瓷作品很容易變型,成功率很低。但也正是因為燒制溫度越高,陶瓷材質堅固,不容易褪色,其質量更精美。
千百年來,陶瓷人為提高在燒制中的溫度而前赴后繼,而大漢窯在林明德的不斷實踐中,燒制溫度達到了1330℃以上,這樣就確立了大漢窯的品質地位。
徜徉在大漢窯的展廳,有一種神游的感覺,無論大紅、鑲金、鎏金作品,還是高溫顏色釉、青花、五彩、粉彩,青瓷、都能達到一種極致的感覺。
大漢窯運用納米科技在1340℃的高溫燒制出“大紅瓷”,色彩飽和度極佳,外表光艷奪目,但其燒制過程卻一路艱辛。高溫紅釉瓷的成功燒制受釉料的配比、施釉的技巧等技術難關的制約,尤其在高溫煅燒中釉料流散變化多端,溫低不成紅,溫高色即去,在時間掌握和溫度控制上無情地考驗著創作者的功力和耐心。
恕本人直言,過去大漢窯比較注重陶瓷藝術的燒制工藝,近年來,大漢窯開始轉向文人瓷畫,燒制了一批青花瓷作品,其青花瓷的分水技術達到相當水準。其層次豐富,充滿水墨畫的藝術魅力,讓人贊嘆不已。
上海世博瓶 承接奧運和世博高檔禮品
大漢窯的特色是,用料講究,制作工藝精湛,色彩鮮艷飽滿,器型豐富多彩。
大漢窯的傳統特色是紅與金,這是中華民族最崇拜的色彩,它象征著富貴、繁榮、興旺。而在2008年舉辦的北京奧運會,正是展現中華民族日益走向興旺發達。林明德殫精竭慮,經過千余次試燒,終于創制出大漢窯的“奧運瓷”。這奧運瓷集描金、青花、釉下五彩、中國紅釉于一體,富貴華麗,將傳統的陶瓷藝術發揮到極致。當大漢窯的奧運瓷送到中國奧組委,被奧組委有關人員一錘敲定,“大漢窯”生產的藝術花瓶成為奧運會特定的國禮,并作為奧運有史以來最珍貴的瓷藝紀念藏品展現于全世界。為了滿足各國嘉賓的需求,限量做了2008套,其中20套被各國國家元首收藏。
有了奧運瓷的成功案例,后來,全運會、世博會、國家外交活動等最高端的瓷藝品都選中了“大漢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