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穩坐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第一把交椅”的,是清乾隆“吉慶有余”轉心瓶 ,2010年11月在英國班布里奇斯以5.5億元人民幣成交。而在藝術品拍賣場上,如今競投最激烈的,除了古代書畫就是明清官窯瓷器。
但是,動輒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的明清官窯瓷器,讓很多普通藏家望而興嘆,更讓一些初入行者望而卻步。如何才能花不多的價錢買到有升值潛力的瓷器?當代名家瓷器應聲而出,開辟了一個收藏的新領域。
當代名家瓷器門檻低贗品少
與頂級藏品明清官窯瓷器相比,當代名家瓷器除了收藏門檻低之外,最讓人放心的,就是這些瓷器贗品極少,投資風險遠小于明清官窯瓷器,但同樣能獲得豐厚的收益。
如正在廣州“藝曜琦”展出的景德鎮新老陶瓷名家作品展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菊生創作的青花花瓶《芭蕉美人圖》,十年前身價只是1萬多元,如今標價已達60萬元。在此之前,李菊生所作的釉中彩瓷瓶《北方有美人》,在中國嘉德2008年春季拍賣會上,最初估價約8萬-15萬元,后來卻拍出了50.4萬元的高價;在中國嘉德2008年秋拍上,李菊生的高溫顏色釉瓷鑲器《觀棋不語真君子》,更是拍出了190.4萬元的高價,讓市場對當代名家瓷器刮目相看。
若以名家的銜頭論價格,目前的市場價大約是:省級藝術家的作品約為幾萬元,而省級以下藝術家的作品,市場價約在幾千元到1萬元左右。“藝曜琦”的相關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省級以下的藝術家多是青年藝術家,發展潛力大,投資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一來價格是‘平民價格’,二是未來的升值空間很大。受經濟能力制約和剛進入收藏界的人們,不妨收藏青年陶藝家的作品,因為今天的年輕陶藝家就是以后的大師。”
當代名家瓷器極具投資潛力
在景德鎮新老陶瓷名家作品展上,記者遇到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楊子健,他告訴記者:“以前的瓷器收藏家,大部分集中在年紀偏大的人群,但現在由于年輕人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瓷器不但有收藏價值,而且有觀賞價值,所以年輕人也成為了瓷器收藏的一大群體,這些都是瓷器價格在這幾年一路上漲的原因。”
“決定瓷器價值的要素,除了創作者的名氣和資歷外,就是瓷器本身做工的精美程度。”這也是景德鎮瓷器自古以來廣受藏家喜愛的重要原因,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青花、玲瓏、粉彩 、顏色釉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
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如果單從工藝的精湛角度來衡量,當代名家瓷器比古瓷更勝一籌,因為2009年-2010年間,陶瓷藝術的水準超過了歷代的水平。科技的進步促進了整個陶瓷業的發展,比如顏料、配釉等都趨向于標準化,同時,分工更趨細化,也使得工藝師可以集中精力搞創新。再加上燒成技術的提高,也促進了陶瓷走向精品化。從價格發展和市場占有量的趨勢來看,當代名家瓷器將是一個長期走高并且極具潛力的投資收藏領域。
當代名家瓷器
指民國時期一批著名陶瓷藝術家的作品和1959年獲得國家首批“陶瓷美術家”稱號的藝術大師創作的精品,以及后來獲得國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陶瓷高級工藝美術師”等職稱的名家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