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海龍的鄉土陶藝作品——剛走出農田的農民
一個江南農民陶藝像,從200元賣到2500元。
雕塑工作室藝術總監丁海龍告訴記者:“我的夢想,就是把嘉善田歌、西塘古鎮這些內涵豐富江南水鄉特色的元素,融入到陶藝中,賣到全世界。”
神龍雕塑工作室成立于2004年,成立之初,初中畢業文化,靠自學成才的丁海龍“只想利用一技之長混口飯吃”。因為地域的關系,比起大城市里的雕塑師,丁海龍平時能更多接觸到本鄉本土的雕塑,而工作室的陶瓷燒制廠,也位于農村,這就給了丁海龍一個深入接觸水鄉民俗的機會。
丁海龍是一個細心的人,平日走街串巷,每每看到斑駁的農家小院,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的農民,他都有一種沖動,就是把這些最具江南水鄉特色的細微元素,燒制到陶藝中去。腳沾泥巴的農民、青磚黛瓦的鄉居,在他看來,都是一道道亮麗的農村藝術長廊。而在此期間,丁海龍突然有了一個想法,手中的水鄉雕塑,能否像其他雕塑作品一樣在國內流行開來呢?
不過,對于快速發展的城市來說,丁海龍的夢想也僅僅限于夢想,因為在一個工業化時代,城市雕塑、企業標志,更多的是一種波瀾壯闊、趕天超地的形態,而不是即將被淘汰的濃濃鄉土氣息。
2009年,嘉善縣成立文化藝術中心文化創意園,神龍雕塑工作室作為本地成長起來的文化企業,被邀請入駐創意園,創意園以最優惠的租金給丁海龍提供了一個一百多平米的辦公室,作為他的創意孵化基地。而在這里,丁海龍開始了他的圓夢之旅。
2010年在上海召開的世博會給丁海龍提供了一個契機。當時,非洲聯合館需要一座原生態的雕塑,而國內許多知名雕塑企業提供的作品均因時代氣息太濃而淘汰。就在此時,由文化創意園推薦的丁海龍設計的一座包含有六張笑臉的“非洲的微笑”讓非洲聯合館工作人員眼睛一亮,雕塑迎面撲來的原野風情讓工作人員連贊“OK”。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鄉土的,也是世界的’。”丁海龍說,“非洲的微笑”的成功,給了他無比的自信,
今年5月13日,深圳文博會召開,丁海龍帶著他的十多個“剛走出農田的農民”雕塑作品去參展,沒想到一下子就圍上了一批外國客戶。“你這個多少錢一個?”一位客戶問。“200多吧!”丁海龍試探地回答。“好的,我要這幾個。”客戶爽快地答應了。這時,丁海龍無意間聽到客戶們在討論,這么傳神的中國鄉土雕塑,只賣200多元一個,太便宜了。
而在另一邊,丁海龍也很著急,本來這次的作品只是來參展的,并沒有打算賣,如果都賣光了,還怎么參展?于是,丁海龍把價格抬了抬,500元一個,但很快又被客戶買走了幾個。1000一個,又被買走了幾個。1500、2000、2500……價格一加再加,但陶藝品還是一個一個被買走。最后,丁海龍實在沒辦法了,只能告訴客戶,留下的幾個不賣了,如果他們要買,他們可以留下聯系方式,等他回嘉善后,再為客戶定制。隨后,丁海龍給每個客戶們遞上了一本小小的宣傳冊。
“沒想到回來后,我的電子郵箱里塞滿了客戶們的郵件,有美國的、加拿大的、還有澳大利亞的。”丁海龍興奮地告訴記者,還有新加坡的客戶專程打電話來邀請他去開學術交流會,并表示要派人來學習參觀他的民間陶藝作品。
“雖然現在才剛剛起步,但終有圓夢的一天。”說到自己的夢想,丁海龍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