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古瓷和現當代書畫、油畫,景德鎮當代名家陶瓷藝術品仍然處于價值洼地,其后市的升值潛力值得期待。
瓷器收藏歷來有“厚古薄今”之說,但近年來由于古瓷拍賣屢創天價,投資門檻越來越高,加上贗品泛濫,魚龍混雜,藏家的目光已漸漸轉移到當代名家瓷器的身上,推動當代陶瓷藝術品價格穩步上漲。其中漲勢最明顯的當屬景德鎮瓷器,價格平均年漲幅達30%,個別名家作品的價格甚至突破了千萬元大關。然而,滬上知名的瓷器策展專家林劍暉表示,相比古瓷和現當代書畫、油畫,景德鎮當代名家陶瓷藝術品仍然處于價值洼地,其后市的升值潛力值得期待。
當代陶藝開創千萬元時代
2010年9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創作的第二塊《三顧茅廬》瓷板畫,在北京拍出1300萬元人民幣,刷新了中國當代藝術陶瓷單件成交價紀錄,開創了中國當代藝術陶瓷千萬元時代。2011年春拍,北京匡時的中國近現代及當代瓷器專場成交率達71.73%,總成交價4094萬元,其中,景德鎮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和徐亞鳳創作的粉彩“牡子蓮心”圖瓶,以25.3萬元成交;此外張松茂瓷繪粉彩“和靖詠梅”瓷板不負眾望,以494.5萬元成交;另一件張松茂的粉彩山水瓷板“革命圣地井崗山”也以368萬元成交。
據林劍暉介紹,景德鎮歷年來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陶瓷大師們的作品在市場最受追捧,其中精品的價格都已經超過百萬元,普品價格也能達到數十萬元。
當代瓷器顯價值洼地
景德鎮有關人士分析,當代瓷器并不乏精品,關鍵是當代瓷器大師除了業內聞名外,在社會上的知名度還不高,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因此還未引來許多大買家和機構資金的關注。
滬上一位有10多年投資經驗的袁女士,曾對媒體這樣表達自己轉戰陶藝投資的“先知先覺”:“投資當代藝術陶瓷就像以前投資房產,等大家都來搶這塊蛋糕了,賺頭就沒有了,風險也大了。況且,我覺得那些生活化的藝術陶瓷作品確實美,觀賞投資兩相宜。”
作為一名初中級收藏者,她為什么偏偏要選擇投資當代藝術陶瓷呢?
業內人士認為,首先,古瓷價格高,真偽難辨。而當代陶瓷贗品少,作者多數尚健在,可以多渠道考證其真實性,探究作品的藝術價值。其次,當代藝術陶瓷藝術價值較高且價格偏低,景德鎮瓷器是中國的名片,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特別是景德鎮當代陶藝泡沫少升值空間較大, “買得起”的當代陶藝潛力不小,更便于初中級藏家淘寶。
收藏注重三類大家作品
那么,景德鎮從事當代藝術瓷器創作的人有成千上萬,真正值得投資者關注的陶瓷藝術家有哪些呢?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以下三類人,人數大概有100人左右。
其一是有大師稱號的人。包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和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國家級評定職稱,最早入選的人數是12位,這部分人普遍年事已高,由于其作品藝術價值比較早得到人們的認可,其相當多的作品為藏家看好,價格最高。其二是陶瓷專業的資深教授。其三是雖然不具備以上職稱,但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陶瓷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