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飯碗、菜盤、果碟、茶具、花瓶、調味罐……當你購買的時候,是考慮實用性還是品牌,是考慮價格還是看心情?你有沒有考慮采用本土出品的甌瓷進入你的日常生活?
當甌瓷成為通往歷史的線索,成為本土文化的一個符號而被關注的時候,它也悄然從作坊向市場進發(fā),從藝術品變身商品。甌瓷完全有理由成為溫州文化產業(yè)中的特色產業(yè),但從記者的調查來看,進入尋常百姓家還是美好的設想。
陳景煒與朱小杰,甌瓷專家和藝術家,因為與甌瓷的結緣而擁有很高的曝光率。他們已經開始設計、制作民用甌瓷,并投入市場試水。通過提升甌瓷的實用價值、擬定合適的商品價位,讓普通百姓樂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甌瓷,讓甌瓷“回家”——這是他們的終極目標。
民用甌瓷
設計走高端,價位定中上
作為溫州文化的一個符號,近年來甌窯的重生牽動著溫州人的心,全市上下為復興甌瓷做了不少努力,氛圍已經形成。溫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李震認為:“在開發(fā)甌窯的道路上,陳景煒主要是仿古,朱小杰則是創(chuàng)新,兩人各有特點,各有千秋。”
對此評價,朱小杰并無異議。作為一個具有國際知名度的設計師,他從一開始就明確了自己創(chuàng)作甌瓷的定位,即設計和創(chuàng)意走高端路線,將傳統(tǒng)的甌瓷融于當代的生活和思想,結合當代的材料,采用當代的技術。朱小杰現(xiàn)已注冊了“甌窯兒女”這個甌瓷品牌,在新浪網,開通有以“甌窯兒女”為名的微博,在自我介紹一欄中宣稱:《甌窯兒女》希望繼承祖業(yè),做溫州陶瓷品牌。“甌窯兒女”旗下開發(fā)上市的甌瓷產品有名為“甌江水鳥”的家用調料罐、有可以拆分成為手電筒的酒瓶臺燈、有可以密封茶葉的香瓜罐……它們共同體現(xiàn)著朱小杰的理念:設計師的最高理想就是作品的實際使用價值。“甌窯兒女”這個屬于溫州人的品牌絕不做無用的陶瓷,因為無用的東西就遠離了陶瓷本身的意義。
陳景煒從事陶瓷研究、制造幾十年,現(xiàn)任溫州甌窯學會會長。從2011年年初開始,陳景煒帶著他的團隊,查證歷史文獻,走訪各處古甌窯,反復研究古甌瓷燒造、釉下彩的配方及生產工藝,摸索出最接近古甌窯青瓷的制作工藝。古法甌窯燒制技藝于前年12月進入市級非遺保護名錄,近期正在申報省級非遺項目。
然而,陳景煒坦承:要讓甌瓷真正復興并占領市場,難題在創(chuàng)新,一味仿古走不通。所以這一年多來,他們除了制作仿古甌瓷,重點還在開發(fā)時尚且實用的甌瓷上,現(xiàn)在已經推出酒具、茶具、餐具、文具、小擺設幾個系列。
對于甌瓷在價位上的設定,甌瓷制造者表示,會生產高價位的產品,但考慮到要推動甌瓷為民所用,也會制售適中價位的產品,幾十元至幾百元一件的都有,目的就是“讓老百姓擁有一件甌瓷很容易”。
朱哲琴買的“甌江水鳥”,
在溫州會有市場嗎?
從“民用”這個定位出發(fā)生產的甌瓷,在溫州會有市場嗎?
“甌窯兒女”的“甌江水鳥”家用調料罐,設計新穎精美,令人愛不釋手,目前每個售價一百多元。朱小杰和著名音樂家朱哲琴素有交往,“甌江水鳥”燒制出來后,朱哲琴很喜歡,不僅自己買,還在她的工作室積極向身邊朋友推薦這款甌瓷。
藝術家青睞的,老百姓未必肯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