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春拍上,那些流傳有序、存世量少的古代瓷器贏得了市場的強烈反響,而中低檔的普通瓷器則表現乏力,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而在當代瓷器這一塊,行情與古瓷市場基本一致。當代瓷器從業者們普遍表示,目前瓷器市場兩極分化的現象非常突出,名氣不大藝術家的瓷器不好脫手或者價位走低,而實力派藝術家的作品并未受到影響,依舊是市場追逐的對象。
瓷器店的銷售人員表示,兩年前,很多人購買瓷器并不懂瓷器,而是根據職稱,級別越高、價格越高,越是供不應求,名家瓷器往往是盲目跟風者的首選。但如今,要想作品保值、升值,雖然職稱依舊是考慮的因素之一,但已經不是唯一的指標了。處于調整期的當代瓷器,正是一個大浪淘沙的機遇,或許能夠滌蕩市場曾經遺留的諸多問題。
同時,相對于成熟的書畫市場來說,市場運作方式過于原始是當代瓷器面臨的一大問題。很多優秀的作品得不到有力的推廣,而隨處可見的街頭地攤貨卻四處蔓延,給人留下的多是低端次品的印象。加之目前窯口的地方思維意識很強,不少藝術家甚至直接接觸買主,要想完全使其與畫廊一樣的操作方式還很困難。在于紅河看來,當代瓷器急需專業的職業經紀人,建立一套成熟的市場運作和推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