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地萬花”,顧名思義,是指器物以金彩打底,并與粉彩裝飾結合,繪制各色花朵將整個畫面填滿,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極盡工巧。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于空中,故亦稱“百花不落地”。




金地萬花觀音
景德鎮市雕塑瓷廠,80年代,金地萬花觀音,則以粉彩填畫裝飾,別具一格,它吸取了工筆國畫與宮廷壁畫之長處,采用勾、勒、點、染之技法描繪各種花卉,以金地相襯托,給人以五彩繽紛,金碧輝煌之美感。這種繪飾手法裝飾性極強,即襯托出了器物本身的雍容華貴,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即便以當代審美眼光來欣賞,亦符合現代的時尚感。






“金地萬花”的源頭可追溯到乾隆時期,興盛于嘉慶時期,是當時景德鎮粉彩瓷器花卉題材之一。清代著名鑒藏家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有述:“嘉慶……佳品不多,惟萬花瓷品俗名百花,到底以此時為佳耳。”嘉慶朝的“金地萬花”,較之乾隆朝值得稱道處,在于其除了繼承前朝的精細規整之外,注意克服堆砌繁縟,趨于疏朗簡約,在不失富麗堂皇、雍容華貴的同時,透出幾分清逸雅致、靈秀活放。

金地萬花蓮子缸
景德鎮市藝術瓷廠,80年代。蓮子缸,底小口大,腹部較深,闊口無頸,系由口沿接連肩部,平底。通體飾金地萬花,花團錦簇,百花爭艷,色彩鮮艷構圖勻稱而主次分明,洋溢著一股喜氣洋洋而又富麗堂皇的氣韻。




“金地萬花”這種紋飾多在器物主體中心部位繪畫牡丹等大朵紋樣,在周圍加繪并繪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牽牛花等等各種小花朵圖案,并且畫有很精細的輔紋,讓畫面覆蓋全器,器不露地,寓意百花呈瑞,盛世升平。花之形狀、大小、正側,各盡其致,繁密之極。


景德鎮藝術瓷廠,80年代,器敞口,束頸,豐肩,瓶身圓潤豐滿,以金地萬花裝飾,花團錦簇,百花爭艷,色彩鮮艷構圖勻稱而主次分明,洋溢著一股喜氣洋洋而又富麗堂皇的氣韻。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