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是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巔峰之作,更是民族審美精神的最好詮釋。它們在八百年的時間里,鉛華褪盡,和光同塵,從“當日奉華陪德壽”,到“博苑無汝難盡美”,是高宗皇帝“汝近尤難得”的感嘆,是乾隆皇帝“仿汝不似汝”的惆悵
雨過天晴云破處 這般顏色做將來

宋徽宗(1082—1135)
傳說宋徽宗曾經做過一個夢,夢到了雨過天晴后天空的顏色,他非常喜歡,便命汝窯工匠燒制類似顏色瓷器,于是這種介乎于藍和綠之間的天青色成為了汝窯的代名詞。

宋 汝窯無紋水仙盆
優雅的造型,簡單的線條襯托出脫俗的釉色,晶瑩如玉。

宋 汝窯蓮花式溫碗
作為一個藝術家,宋徽宗對汝瓷材質、色彩、紋飾肌理等方面都有極為苛刻的審美要求。

在汝瓷底部常常能看到這樣的芝麻小點,是所謂的支釘痕,這是汝窯工匠為了追求完美無暇的質感,在燒制的過程中用極細的釘針支撐器胎,以減少無法上釉的面積而設計的。
關于奉華的美麗記憶




宋 汝窯奉華紙槌瓶
汝窯瓷器上的乾隆御題詩



藏于臺北故宮的二十一件汝瓷中有十三件題刻了乾隆的詩詞,他在瓷器題字的舉動引起了后人諸多爭議。但在乾隆題刻的詩詞中,人們可以看到他對汝瓷的評價,也能看到他對汝瓷的珍愛與贊美。

汝瓷之美是內斂的美,也是單純的美,它不以繁雜的紋飾來美化器物,單純從器形和釉色上去表現美。明代《格古要論》里這樣說:“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甚亦難得”
由于燒造時間短暫,汝瓷的傳世品極為稀少,不僅今天的收藏家不敢奢望擁有,早在南宋就有人發出了“近尤難得”的感嘆。
汝州,是汝瓷的故鄉。產于汝州,方為汝瓷。當代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汝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朱文立先生遵循古法,精心煅燒,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于燒出了傳世的釉色,重現800年前的汝窯之美。

汝瓷以瑪瑙入釉,青雅,素凈,光澤明亮而不刺目,水色豐富、青如天,面如玉,質美蘊蓄,溫潤古樸,清雅渾厚。造型古樸自然,線條流暢,簡而精,樸而實,莊重大方,古樸典雅。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狀如蠅翅、蟬翼,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稱。汝瓷應光絕妙,汝瓷的燒制,伴隨光線強弱而呈現出不同的色澤色調,天晴、天陰的不同,色澤會呈現明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