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白”原文(BLANC DECHINE)是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贊譽,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產品制作精細,質地堅密,晶瑩如玉,釉面滋潤似脂,故有“象牙白、豬油白、鵝絨白”等美稱,在我國白瓷系統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在陶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國際上有“東方藝術”之聲譽。
德化,與醴陵、景德鎮并稱“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德化陶瓷始于西周,興于唐宋,盛于明清,被譽為“千年瓷都,世界官窯”。自宋代始,德化陶瓷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輸出品;明代,德化白瓷以“白如雪、潤如玉、透如絹”馳名中外,被譽為“象牙白”、“中國白”。

白瓷雕塑《觀魚彌勒》 作者:蘇清河 館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瓷塑是德化瓷中最著名的制品,明代時就有著名藝人何朝宗、林朝景、張壽山等人。德化陶瓷的裝飾藝術十分精湛,除傳統的刻花、印花外,在繼承的基礎上,德化白瓷又新增了堆花、貼花和透雕等裝飾技法,兼以利用德化白瓷純白的質地,不施任何彩料卻栩栩如生,成為德化瓷器的藝術特色。

白瓷雕塑《荷花仙子》 作者:蘇清河 館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德化民間藝匠將雕塑與瓷藝結合,大多以宗教為主題,所做物像儀態生動,不求色彩之華麗,只求單純、素潔、典雅之美。德化瓷塑極為著名,白瓷觀音、達摩等塑像,胎釉渾然一體,不僅面部刻劃細膩,衣紋深而洗練,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

白瓷雕塑《般若波羅蜜心經》作者:蘇杜村
德化白瓷,裝飾內容多取材于民間生活,多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題材,如梅花、玉蘭、荷花、八仙、龍鳳等等,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是中國燦爛的民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德化白瓷的胎骨細柔堅致,俗稱“糯米胎”,帶有晶瑩的光澤,釉水潔凈勻厚與胎骨結合緊密渾然一體,呈色溫潤如玉,剔透光滑,器體在光線照耀下,可映見指影,叩之聲音清悅悠揚,猶如敲擊金屬,鏗然作響。

白瓷雕塑《大唐風韻》 作者:蘇杜村
在白瓷的世界里,匠人不依靠一切色彩加飾,便創造出輕柔流暢的造型,讓人感覺到清澈、素雅的純凈之美。

白瓷雕塑《荷趣》 作者:蘇杜村 館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不施彩料卻栩栩如生,在每件氣韻生動的白瓷作品背后,都彰顯出德化瓷藝的精湛高超,依靠其獨特的窯爐燒成技術,燒出陶泥的油脂,使之呈現出作品本身的自然美感!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蘇杜村在綠寶石藝術陶瓷館參觀
蘇杜村,1971年12月出生,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綠寶石藝術陶瓷館簽約的著名陶瓷藝術家。
蘇杜村大師出生于德化瓷雕世家蘇氏家族,自幼隨叔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蘇清河學藝,并深得其真傳。在創作中,蘇杜村大師博百家之長,借鑒古今名瓷名作,融石刻、木雕、泥塑、瓷塑于一體,充分發揮中國白溫潤細膩、白潔透明的材質特點,立意純樸高潔,造型新穎別致,技法嫻熟,形成了形神兼備、肅穆大方、格調典雅、意境深遠的風格,在當代中國瓷壇別樹一幟。近年來,其作品屢屢在全國專業工藝品評展中披金戴銀;多件作品入編《上海工藝美術》、《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集》、《首屆中國現代工藝美術展作品集》、《中國·瓷都德化陶瓷藝術精品》等。

蘇清河生前照片
蘇清河(1941-2012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蘇清河大師在長達52年的陶瓷藝術積累中,獨創白里透紅的特級中國白瓷“瑩玉象牙瓷”,并榮獲省科技進步獎、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鑒定為“再現中國傳統名瓷孩兒紅,恢復失傳陶瓷瑰寶,極至珍貴。”蘇清河創作的彌勒佛,得其精髓,憨態可掬,人見人愛,尚無人能出其右。
師承:蘇勤明、許光益
代表作:泰國佛、坐巖戲珠彌勒、和合二仙(限量版)、三打白骨精、倚麂觀音、送子觀音、獅頭八卦綠釉香爐、九龍貼金黑釉花瓶、浮雕蓮花綠釉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