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武漢美術館主辦的“來自馬口窯的對話——馬口窯文獻與當代陶藝創作研究展”在武漢美術館開幕。

馬口窯窯址

用廢棄的壇壇罐罐砌成的院墻,是過去馬口民居的一大特色。

《陶墻》 王成武
始于明隆慶年間的馬口窯,與麻城蔡家山、蘄春管家窯并稱為湖北三大民間陶器產地,是長江中游地區影響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并尚有大量存物的古民窯。作為民間生活用品的馬口窯陶器大多以壇、壺、缽、罐、缸、盆、烘爐等形式留存下來,樸拙的器型、生動精巧的紋飾和通俗廣泛的題材彰顯著馬口窯的文化內涵。馬口窯陶器的功能、造型、紋飾、風格及制作工藝帶有突出的本土特征,體現了地域性的文化元素,對湖北當代陶藝的創作與發展具有極大的啟迪作用。近年來很多湖北陶藝家的作品中都能夠發現來自本土古民窯“馬口窯”的一些基因和要素。

《貫通價值觀》 葉雙貴 孫凡琦

《四大天王——風》 梁邦正

《蓮之魂糸列66》 邱玲

《斷片·馬口》 李正文

《守拙》 黃勝

《馬隊圖》 胡雨霞

《鱗》 李正文

《花鳥心語之五》 邱紅
“來自馬口窯的對話——馬口窯文獻與當代陶藝創作研究展”旨在展現“繼承與創新”的創作方法,通過展示現存馬口窯遺存精品、圖像文獻、珍貴視頻,并在追溯馬口窯陶瓷文化的同時呈現當代陶藝家關于“馬口窯”的命題創作,“傳統”與“當代”的對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37位當代陶藝創作者從陶土原料的取材,到馬口窯原產地窯口的燒制,從馬口窯圖示語言的借鑒到傳統馬口窯陶藝審美的延伸,再到新的文化內涵的注入,以不同方式、不同視角、不同手法切入,創作出了一批既呈現出富有濃厚地域性,又具有鮮明當代性的優秀陶藝作品。

戲曲人物《霸王別姬系列2》 胡雨霞

《花之靈系列38》 邱玲

《蓮界-2》 毛新建

《瀛洲》 肖傳斌

《八仙之漢鐘離》 袁毅

《流水帳》 左正堯
以現代陶藝語言來體現“古為今用”的理念,甚至可以升華為一種新的當代藝術形式,同時這種藝術形式將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手段,使傳統陶藝在當代獲得新的生命,彰顯傳統陶藝的當代價值。這對幾近消逝的非物質遺產——“馬口窯”傳統文化的保護和重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及理論研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