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邱雙炯
邱雙炯出生于1932年,福建德化城關鳳池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最高獎“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德化縣陶瓷文化研究會會長。1993年創辦了"福建省德化鳳凰陶瓷雕塑研究所"。他對彌勒造像情有獨鐘,創作了數量眾多的彌勒造型,其代表作為"十態彌勒",被譽為中國瓷塑"彌勒王"。








邱雙炯15歲師從陶瓷工藝名師蘇勤明,學習傳統瓷雕,青年從政,曾任德化縣委副書記,為德化陶瓷業“以電代柴”燒陶作出重大貢獻。幾十年來,他從沒放棄對藝術的不懈追求,被譽為“何氏技法”最有代表性的繼承者之一。









沒有模具,沒有原型,直接將瓷泥堆在一起,憑借一把篾刀一筆一劃就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態,這可不是一般藝人所能做到的。這種直接塑造成型做法,除了創作者心中要有眾多“人物”外,形象性格全都是信手拈來,因此必須具備過硬的基本工。此外,將成型后的作品中間掏空也必須小心翼翼,否則就前功盡棄。







邱雙炯大師說:“這種全手工塑造方法,是總結明代瓷藝宗師何朝宗和歷代大師們的手法,有人曾歸納出‘捏、塑、雕、刻、刮、接、貼、掛’八字。但是,這只說明了手段,沒有觸及內涵,藝術品貴在神韻,貴在它的藝術語言”。
據了解,一件作品從構思到燒制出爐需要3個月時間。有時為了一條看似簡單的衣褶就要想一天。可想而知,每天坐幾個小時認真揣摸創作,對一位古稀老人來說談何容易,但邱老先生樂此不疲。












邱雙炯大師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首創"陶瓷薄胎彩塑"新工藝,如《貴妃醉酒》、《貴妃出浴》作品等,作品獨具魅力:“水溶性陶瓷彩飾顏料”應用在傳統陶瓷雕塑作品上,使作品更顯典雅和古樸,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十八羅漢》等,他擅長傳統歷史人物造型,題材廣泛,主要作品有歷史人物、佛、道、儒等造像,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享有盛譽,得到許多國內外著名收藏家、鑒賞家的青睞,在多次展評中作品榮獲多項大獎。其數件作品被國家故宮博物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