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裂紋”是古代龍泉青瓷中的一個品種,因其紋片如冰破裂,裂片層疊,有立體感而得名。在哥窯的各種釉裂紋片中,“冰裂紋”排名首位,素有“哥窯品格,紋取冰裂為上”的美譽。遺憾的是,冰裂紋的制作工藝在宋代以后就已經失傳,存世數量非常有限,史料也少有記載。而時隔近千年,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葉小春再創了這門千古絕技,哥窯極品“冰裂紋”終于又回到了青瓷故鄉龍泉。




美學原理有一個殘缺之美的重要法則。殘缺之美在藝術上表現為結構或內容的不完整,卻能給人奇異的美感和無窮的意蘊。殘缺有時也表現為化腐朽為神奇和點鐵成金之妙。西畫中印象派大師莫奈和凡高諸人,往往在一張舊椅或幾間破屋之間表現一種奇特的藝術效果;國畫中的奇樹怪石,敗枝殘葉,都能讓人產生無窮的想象。

中國傳統藝術中,冰裂紋是極典型的化腐朽為神奇的殘缺之美
三九嚴冬,河水結成厚的冰塊,用棒棰敲冰,冰面就會嘎地一聲,出現許多白色的炸裂開的紋路,有時冰面上就漸漸滲出了水。冰裂紋相互交織,逶迤遠去,煞是好看。將這種縱橫交織的紋理運用在藝術創作上,并取得成功的,首推便是是聰明的制瓷工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