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叫馬恩杰 祖籍是安徽的
在山西長大
2006年到現在一直留在景德鎮
從事陶瓷繪畫
最初對陶瓷的認知和理解
簡單的瓶瓶罐罐

以及經典的歷史那些評論
但是來到陶院以后通過系統的學習
還有周邊環境的一些影響
慢慢對陶瓷有了全新的認知
也在這個氛圍中慢慢探索一種屬于自己的一個路
我個人就偏好喜歡那種比較瞬息萬變
它不固定的那種形態
比如說老的一種墻面
還有山間那種流云
還有山溪間的那種流水
它都是一種 不過很快的一種變化
就在這種變化中 它又有像抽象化那種不固定

它沒有固定的形態去表現
然后在尤其是那種老的斑駁的墻面上看到了一些時間的語言
那里邊我看到了有王希孟的千里江山
它也有趙無極的那種很東方很含蓄的一種靜謐
靜謐之美 就想著把這些美去表現在陶瓷上面

抽象之美 它怎么說
它不像流行音樂那樣 瞬間可以很火很紅
它是最不具備時效性的一種藝術
它有點像交響樂 就像交響樂里面我們也聽不懂的時候
但是能聽到它的一種場面 一種故事性
一種感染力就可以
還有這種抽象的美 它是更更是簡單的
就是那種情感和思維的一種碰撞之后
那種圖似的表達 不同的讀者去看會有不同的效果
因為每個人的內心思想是不一樣的
但是我的畫是固定的 就像千人看畫千人的感覺






《意象的云山系列》最初我是有一種糾結
就是是偏向于東方 還是一種西方的一種表現形式
慢慢的隨著時間發展 我不再糾結這兩種
我覺得這兩種都是我想要的
用西方的表現形式來挖掘中國傳統的藝術精神
然后再將西方的這種抽象藝術融入中東方的意向之美









《荷花系列》也吸收一些傳統的
那種潑彩荷花潑彩那種
尤其是張大千 他就在這方面比較優秀的學習
包括我用的一些表達方式上面也是現在用于做一些墨稿
然后再用新彩 它色與色之間的一種碰撞
形成肌理效果來表現荷塘也好
或者一種一只荷花也好
就是荷花系列就有一點點的具象和意象的一個結合


《太湖石系列》好多我們都是從外圍看太湖石
由有外觀內
我是去過包括去了一些園林 蘇州一些園林
那些尤其是在穿梭在它石洞之間
從小孔里看世界 從太湖石內
去看外邊的世界 視角去看
發現太湖石的美

以后的方向 我會更注重陶瓷本身語言的一種挖掘
包括以后也會用一些泥一些釉
它本身就代表陶瓷的語言
陶瓷是我的一個說話的一個載體
陶瓷的美 它是一種歷史漫長的這種心靈的傳遞
就是跟古人也好 跟今后的人可能會有一個交流
用我的語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