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家文化暢享智慧人生
隨著80、90后消費能力的崛起,很多企業都關注到了這個年齡層的消費者,希望撬動這個消費市場,但鮮有企業能關注到他們的下一代,并進一步去關注這些新生代的成長環境。而在圣陶坊,我們感受到了這份特殊的人文關懷。
“我們不僅關注這個年齡層的審美情趣,怎樣的產品、搭配才讓他們有感覺,更關注到他們的下一代。我們不要給孩子們傳達出錯誤信息,比如奢華、不環保,而要培養他們無功利之心,讓他們保持童真,注意把握色彩尺度,盡量豐富多彩,讓孩子們有充分的想像空間。”說這話時,毛靖華飽含對新生代孩子的愛意,他說他自己的孫子也正是這個年紀,他不希望純真的孩子受到世俗的污染,要營造一種健康的家文化。
這與十年前,他所倡導的家文化如出一轍,或者說,這十年來他一直在默默堅守自己的理念,從未改變。當年,在對圣陶坊的演繹中,他并“不注重產品的說明,而是采取了引導消費者重新回味中國文化的根源,將產品隱晦地表現在對中國傳統的追問上。”這在營銷策略上走了一步很虛的險招,但它們所凝聚起來的品牌效應非常顯著。“很多設計師、業主是因為看了我們對家的理解、對家文化的感悟而與我們合作的。”說起當年的“盛況”毛靖華仍非常興奮,此舉在設計師群體中影響深遠,他說前些年有一次去歐洲旅游,同行的是廣州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老總,這位老總此前并不知道圣陶坊,但對毛靖華的理念深表贊同,并表示回去后向他的設計室推薦,誰知他回去和設計師們一說,他們居然都知道圣陶坊,這位老總事后對毛靖華說:“想不到你們這么出名啊!”這個意外,讓毛靖華感到欣慰,也更堅定了他繼續走“以文化塑品牌”之路。
圣陶坊人深信:圣陶坊賣的不僅是一種產品,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中國向來重視家庭,但眼下很多人在物欲橫流的社會環境中,迷失自我而不自知,荒唐地追求浮華,他們沒有找到家的感覺,沒有對家庭的正確理解,這是很危險的。我們希望營造一種精致的生活文化,倡導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暢享智慧人生。”毛靖華認為現代人更需要精神層面的富足。
就產品而言,圣陶坊認為在仿古磚領域永遠沒有過時的產品,它的語言很豐富,能表達的遠遠不止目前這些。他們的目標是——經典。
就品牌而言,圣陶坊將堅定地走回品牌路線,必要時舍棄一些出口、工程份額,把市場重點放到國內,“五年計劃如能順利實現,我們就二次創業成功了。”
期待圣陶坊的再次崛起,因為其濃郁的中國味,因為其對新生代的關愛,因為其十年不變的堅持……這些在當下浮躁的“中國制造”浪潮下,尤為難得,益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