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醴陵與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同稱三大瓷都,前者在1949年后一段時期內都擔負為國家領導人及中央機關專制瓷器的任務,其中1974年為毛澤東定制的生活用瓷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在收藏界被稱為「主席瓷」或“毛瓷”。每次拍賣,“毛瓷”都會取得好成績。
民間有關“毛瓷”的傳聞從未間斷,甚至將它和古代專為皇帝制作的官窯瓷聯系起來,所以把醴陵稱為“紅色官窯”。而在收藏界,“毛瓷”特指1974年醴陵瓷和1975年景德鎮制作的一批瓷器,其中醴陵瓷是毛澤東去世前使用的瓷具。
早在1997年廣州嘉德拍賣會上,醴陵“毛瓷”首次面世:當一套被秘藏20多年的四季花卉紋雙面五彩薄胎碗在預展會上登場時,震動了收藏界。盡管這一四季花碗有釉裂,不夠完美,但仍以8.8萬元被海外藏家買走。
現在,醴陵“毛瓷”因為貨源稀缺而愈顯珍貴。湖南省收藏協會副會長楊宗干指出,由於制作要求嚴格,制作精良,數量較少,存量有限,在收藏市場上的價位不斷攀升,可達數千元、數萬元甚至幾十萬元,有的精品已成為孤品,價格高達上百萬元。
據悉,絕大部分醴陵“毛瓷”目前藏於韶山毛澤東紀念館、中南海豐澤園、中國革命博物館等處,流落民間的不足200件,這也是收藏界珍若拱璧的原因之一。
毛澤東用瓷“紅月季碗”的設計師李人中透露,當年制作“毛瓷”用的湖南洪江市的大球泥(粘度好,質地白,燒制瓷器成型好,透光好),也因過度開采而在一年後絕跡。
楊宗干則指出,從1958年到1974年,中國政府在醴陵一共定制有1555件精美瓷器,除毛澤東親點的國禮瓷器外,另有一套瓷器是為王震定制的兩件“豆青色刻花描金牡丹紋長頸瓶”和“豆青刻花描金鳳梨紋長頸瓶”。這兩件瓷器的最大特點,是除了落有官方精致款“湖南陶瓷研究所精制”外,把“王震贈”也蓋上去了。他表示,“王震贈”禮品瓷共生產30件,除上送北京外,流散在社會上的不足18件。1993年前後,一對這樣的瓶子只要300元,到1995年到了3000元,幾年後再漲到6萬元,現在有藏家出價10萬元。
醴陵還在1971生產了數量較多的聯合國用禮品瓷,以吉祥如意、延年益壽為主導,如牡丹、梅竹、二龍戲珠等,并設計五彩蝴蝶中英文“中國醴陵”作為官方特定底款,其中“釉下五彩友誼茶具”共15件。2001年,這15件中的一件單價4800元,2002年到了6200元,現在15件整套至少10萬!(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