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朝鮮日本和越南的青花瓷賞讀(圖)






[日期:2011-04-13] 來源:收藏界   作者:陜 西 紫 玉 [字體: ]

  

青花松竹紋梅瓶 

 青花“芙蓉手”花卉人物紋大盤

  素肌玉骨、沉靜典雅的青花瓷器是中國陶瓷史上一朵絢麗的奇葩,博得了中外人民的共同喜愛。中國的青花瓷器經過元代的發展,至明代進入全盛時期,它的制造技術也隨著青花瓷的外銷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等東方國家以及伊朗等地,最后傳到歐洲,形成了一個綿遠流長的青花大家族。在這個花團錦簇的家族里,尤以朝鮮、日本、越南青花最為引人注目,從中也不難看出中國青花瓷的深遠影響。它不僅表現在工藝層面上,更為重要的是表現在文化的層面上。         

  一、清新動人的朝鮮青花瓷

  中國文化很早就傳入朝鮮半島,并在典章制度、民俗風習、思想學術、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對朝鮮半島保持著全面而深刻的影響,倍受世人喜愛的青花瓷也不例外。

  據目前所發現的文獻資料,朝鮮青花的出現應不晚于十五世紀中期的李朝早期。據史書記載,宣德三年(1428年),明朝使節尹風獻青花瓷給世宗(在位1418-1450年),青花瓷就成了李朝宮廷用瓷。朝鮮史籍《經國大典》記載:世祖時,帝王酒器用金、銀和青花、白瓷器,并禁庶人使用。李朝時期的著名詩人成侃也在其作品《慵齋叢話》中云:“世宗朝御器專用白瓷,至世祖(在位1455-1468年)朝雜用彩瓷,求回回青與中國,畫樽、杯、觴,與中國無異。”這段記載說明此時李朝皇家用瓷中已有本國官窯燒造的青花瓷,但其制品全面模仿明初青花瓷的造型和裝飾,所用青料也來自中國,實物資料也證實了這一記載。如收藏于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的15世紀時的青花纏枝番蓮紋盤,高22.7厘米,其器形、胎釉以至器足的切削與明代初期青花瓷大盤幾乎一樣,盤內的纏枝番蓮紋和盤沿的波濤紋也和永宣器毫無二致。再如該館收藏的青花卷枝番蓮紋罐,肩部與底足邊沿的蓮瓣紋和元末明初的裝飾風格也很相似。李朝青花最早的紀年器,現藏于韓國東國大學博物館的“弘治二年”款松竹紋梅瓶,不僅器形、胎釉、器邊紋飾及繪畫風格與明代永樂、宣德青花難分伯仲,其紋飾內容也契合中國文人所崇尚的“四君子”題材,構圖疏朗舒展,筆力雄健,畫風嚴謹寫實,青料青花色澤濃艷穩重,既襯出白瓷的潔凈又隱喻著儒教君子的高風亮節。李朝早期青花瓷的紋樣中還有中國傳統題材如龍、魚等寓意富貴吉祥的圖案,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之深。

  15世紀后半葉李朝官窯青花器逐漸采用李朝的繪畫形式,器物上的邊沿圖案逐漸簡化以至消失,僅留主題紋樣,表現出李朝青花瓷獨特的風格,但松竹梅等中國傳統題材仍然是這一時期青花瓷的主要表現對象。收藏于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的青花松竹梅紋罐,畫面主體是一株梅樹,虬曲的樹干,椏杈上點畫含苞欲放的梅花,展示出梅花傲雪凌霜的氣節,與梅相映襯的三竿修竹,枝葉旺盛,迎風挺立,經冬不凋。梅、竹是中國畫的常見題材,文與可畫梅、竹、石題:“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丑而文,是三益友。”這件罐體的畫面剔除了邊沿圖案,畫面主題突出,散發著濃郁的文人氣息,是李朝青花瓷中的一件精品。

  17、18世紀時的李朝青花瓷已表現出鮮明的民族情調,器物造型多帶棱角,口沿薄巧,青花色調淡雅,繪畫運筆輕盈,畫面凝練集中,留有較多的空白,散發出一種樸素、飄逸的詩意,但其畫面內容依然蘊含著濃郁的中華情結,梅蘭菊竹、瀟湘八景、高士、魚隱等中國青花瓷上常見的題材依然是這一時期李朝青花瓷畫面的主題,并且經常采用中國陶瓷裝飾中習見的“開窗”樣式。如收藏于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的青花開光梅花紋罐,優雅端莊的器形,器壁大片留白,只在腹部兩個菱形開光內繪老干虬枝上幾朵梅花,枝頭上點染幾個花蕊,淡淡的色調,稚拙的筆致,給人以潔凈幽寂的美感。此館收藏的青花山水人物紋角瓶,器身方形扁平狀,兩側畫梅竹紋,主題紋樣一面繪周敦頤愛蓮圖,遠山近水,蓮花怒放,樓閣內高士倚欄賞蓮;另一面畫陶淵明愛菊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在畫面中油然再現。青花山水紋雙耳扁壺上畫的是瀟湘八景圖中的洞庭秋月圖,以大片的留白來表現如銀的月色和風息浪靜的湖水,人物、小舟則以簡單的線條勾勒、點畫,青色也是淡淡的,簡樸的畫面散發出的卻是飄逸的詩意,這也與明末清初民窯青花的寫意畫法極為相似。韓國澗松美術館收藏的青花釣魚紋深腹罐斂口、碩腹、平底。畫面一側畫出洞石蘭草,一童子坐在木凳上垂釣,余皆留白,逸筆草草,顯示了文人學士追求鄉村野趣的審美取向,而這種畫面也常見于明清民窯青花瓷的裝飾中。

  二、精致淡雅的日本青花瓷

  關于日本青花的始燒時間,一般認為是1616年,那一年朝鮮陶工李參平在九州西北部的有田泉山發現瓷土,便在上白川天狗谷開窯,首次成功燒制出青花瓷器,這些青花瓷被稱為“伊萬里青花瓷”。初期伊萬里青花(1646-1640年)仿制李朝青花風格,紋樣多畫簡練的松、竹、梅、菊、柳、葡萄、卷草或山水等,筆調粗放,畫法寫意。釉色白中透青,青花呈色灰藍。器型以碗、壺、瓶為主。日本MOA美術館收藏的青花花卉紋小口瓶是一件仿李朝青花風格的成功作品,瓶小口、折肩,器身向下逐漸膨大,至底足部縮進,圈足,造型端莊大氣,輪廓線婉轉流暢。瓶的肩部畫如意云肩紋,筆法簡練;器身以凸起的雙線筋紋分割為八個裝飾區域,分繪青花梅、菊花、樹木、蔓草等紋樣,相鄰兩組以白地間隔,形成四幅獨立的花卉小品。整器畫面青白相間,互相映襯,蘊含著淡雅幽遠的東方美學情懷。

  1624年后,中國青花瓷輸入日本,伊萬里青花中出現了完全仿制明代青花瓷的作品,如戶栗美術館收藏的青花雙耳扁壺造型、裝飾完全仿制永樂青花扁壺。同時,受明代天啟青花和所謂“祥瑞”器的影響,伊萬里青花瓷紋樣出現了簡潔、疏朗或通體裝飾兩種傾向。青花山水紋缽就具有明顯的天啟青花山水風格,體外壁以輕佻的筆觸,寫意的筆法,不事雕琢地描繪出遠山、近水,還有那些影影綽綽的小橋、樹木、花草、人物、飛鳥,畫面空靈悠遠,給人以無限遐想。而松岡美術館收藏的青花鳳凰紋八角蓋罐可說是通體裝飾的典范,上至蓋鈕,下至底足,花紋布滿了整個罐體,腹部飾展翅的鳳凰立在巖石上,四周花團錦簇,蓋面也繪同樣的圖案,頸、肩及近底部都飾有連續花紋,畫面繁縟華麗,布局密不透風。整器高大端莊,氣勢宏偉,做工精致,釉色白凈,青花發色濃艷,是一件仿中國漳州、汕頭等南方出口青花瓷(日本稱作吳州染付)的佳作。京燒代表人物永樂保全創作的青花祥瑞手花瓶也明顯受到景德鎮民窯出口青花瓷“祥瑞瓷”的影響。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