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鋼:景德鎮陶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入選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同時擔任景德鎮市文聯副主席、景德鎮書畫院副院長。
1997年出版《寧鋼陶瓷藝術》個人畫冊,1998年出版《設計色彩教學》叢書,2002年出版《中國當代陶藝家——寧鋼陶瓷藝術》畫冊,2003年出版《中國當代陶藝家——寧鋼藝術作品集》,2005年出版《陶瓷古彩裝飾》教科書,2006年出版《傳統陶瓷古彩裝飾》教材,2006年出版《陶瓷貼花裝飾工藝》教材, 2007年出版專著《康熙古彩藝術研究》及《寧鋼陶藝藝術畫冊》個人專輯。曾在全國現代陶藝創新評比中獲金獎二項;在歷屆國際陶瓷節精品大獎賽中獲銀獎二項;在省市級陶藝評比中獲一、二、三等獎共計20余項。曾應邀參加了第十屆全國美展、臺灣亞太地區國際現代陶瓷展、韓國東方陶藝展、“中法文化年”法國展覽等;并于1997-2006年間先后在香港、日本東京、新加坡、上海、南京等地舉辦陶藝個展八次,其作品在嘉德拍賣會曾被拍到60多萬元。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只要提到陶與火這個永恒的主題,景德鎮這三個字便成為主題的中心。景德鎮陶瓷的優勢與特色不僅在于其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制瓷工匠精湛的制作技藝,還在于其涌現出的優秀的、勇于開拓創新的陶瓷藝術家。
而寧鋼,即是學院派陶瓷藝術家的典型代表之一,用“陶藝奇才”來形容寧鋼并不過分。他善于將現代審美與傳統藝術相結合,創造出富有活力的藝術品。作品中既可以看到傳統工藝技法的精湛,也可以領略到豐富的大自然色彩的變化。陶藝界泰斗秦錫麟在評價他的作品時說:“稱之擁有深沉凝重而又新穎不凡的內涵,既有傳統的意蘊,又閃爍著當代學院派的風采,洋溢著一股清新、自然的氣息,使人領略到一種不可言傳的精神與品質特征。”
歷練技藝 探尋教育之法
對陶瓷藝術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陶瓷學院在景德鎮近現代陶瓷藝術的發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陶瓷學院培養了一批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陶瓷藝術家,他們倡導的陶瓷藝術風格是吸取西方陶藝有益的元素,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民族特色陶藝,直接影響了中國現代陶藝的發展趨勢。
寧鋼生于景德鎮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景德鎮陶瓷學院一位元老級教授,受其影響,寧鋼很小就受到了藝術的熏陶。1982年他畢業于輕工部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后到韓國圓光大學繼續深造學習國外陶瓷藝術,現又攻讀設計藝術學博士學位。一級級的學習深造使得他在陶瓷理論和藝術設計上有了很深的突破,也為他從事陶藝創作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功底。
陶藝不僅僅是一門藝術還是一門技術,因此,除了要具備高素質的文化素養外,還必須歷練制瓷技藝。寧鋼大學畢業后在陶瓷研究所工作了三年,這三年他一邊刻苦鉆研傳統的陶瓷技法,一邊在私人作坊按照計件的方式幫老板打工畫瓷器,由于具有美術繪畫功底,當時幫作坊主畫小小的鳥食罐一天能畫上數十個。有了畫青花的基礎,他又改畫彩繪瓷,勾的線條又快又細,填的色彩平整細致。經他畫的瓷器可以賣到很高的價格,給作坊主帶來豐厚利潤。因此,許多作坊主找他畫瓷器并把坯挑到他的家里請他畫。但是這些成績的取得并沒有使他滿足于現狀,相反,他更加努力尋求藝術上的突破,探尋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藝術風格。他對藝術的追求幾乎達到瘋狂的地步,常常是大雪天在四面透風的窯廠畫瓷器,一畫就是一整天而忘卻了寒冷。
一位成功的藝術家,往往是融藝術創作研究與教育研究為一體,集藝術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的,寧鋼亦是如此。除了孜孜不倦地創作陶藝作品,寧鋼在教育事業上也傾注了很多的心血,尤其是他在陶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任院長以來,既要全面地管理學院的教學和科研等日常工作,又要探尋并傳播陶瓷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