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有幸拜訪了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龔保家,近距離欣賞到他近期創作的瓷板畫《宋韻》系列,感受到畫中所追求的深遠、秀雋、簡約的精神意境和審美愉悅感,被他堅持不懈地追求文人畫風和執著的藝術追求所折服。
瓷板畫《宋韻》系列以花鳥為主要題材,采用釉下顏色釉與釉上粉彩裝飾相結合的一種陶瓷工藝表現手法,追求新文人畫風的藝術風格,特別是能將宋代花鳥畫的神韻融入到當代陶瓷藝術中,增加了作品蘊含的神韻,具有既白當黑、以簡勝繁的畫面效果。《宋韻》系列中,那千變萬化、斑駁陸離的色釉效果尤如古箏中彈出的樂曲,如高山流水般清徹,又如千軍萬馬般在奔馳,而后在釉色上很巧妙的布局,一絲不茍地繪制一花一鳥、一梅一雀,畫面頓時呈現出勃勃的生機和更多耐人尋味的意趣。
《宋韻》系列呈現給你的感覺是那樣的具有震憾感與不可思議,然而你卻不知道龔保家教授創作高溫色釉釉上粉彩瓷畫始于6年前的一次嘗試。從此,他觸發了內心的創作源泉。
6年前,龔保家流連于在白胎瓷瓶上單純地采用粉彩技法繪制牡丹圖、月季圖和人物畫,還在苦苦尋覓藝術的真諦,追求自我的突破……
龔保家追求宋畫的隱晦、簡約、質樸的文人畫風,欣賞“新文人畫派”在汲取傳統精髓后的大膽革新,他多次與新文人畫派的著名畫家們進行藝術思想交流,談論如何繼承與發展的問題。這其中,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呂品昌教授、新文人畫派著名畫家邊平山兩人對龔保家的影響彼大。每當他在創作遇到瓶頸時,總會去向他們請教,在這其中龔保家獲益非淺,進一步領悟到新文人畫派的深刻內涵和藝術創作的真諦。
在6年前的創作期間,龔保家教授先是嘗試過用高溫色釉加人物的裝飾手法繪制陶瓷,但高溫色釉揮灑到泥坯上,很難把握入窯一一色,出窯萬彩的奇特效果,經過反復多次的嘗試,在嘗遍失敗的痛苦后,他終于迎來的成功的喜悅。一件件色釉作品出窯后,都呈現了她美現動人的面容。
為了追求作品的連續性和擁有更高的藝術價值,龔保家教授始終堅持系列創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大手筆地創作系列作品,如《唐風》、《荷塘》等都是前幾年創作的比較成功的系列作品。其中作品《唐風》榮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銀獎, 作品《夏日荷塘》榮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銀獎, 作品《宋韻》榮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銅獎, 作品《荷塘》榮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作品《果實熟了》榮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創新藝術金獎,作品《盛夏荷塘》榮獲第七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優秀獎,作品《荷塘之七》被中國歷史博物館世紀收藏,作品《果實熟了》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龔保家在創作《宋韻》系列過程中,他在色釉上繪制花卉可謂是嚴謹精到,不充許有一絲敗筆出現, 構圖上也是匠心獨具,總能在斑駁陸離的釉色上找到一處妙地來構圖布局、勾畫點染,使畫面有藏有露,色釉與粉彩在層次上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中國傳統繪畫講究詩書畫印,缺一不可,但在新文人畫派中,卻講究突出畫面效果,隱含詩書印,但并不等于摒棄,而是有了一種傾向而已。《宋韻》系列中,就較好地把新文人畫派的一些藝術思想,融入進畫面中去,這種清新、樸實、簡約的畫風,卻能使人有種眼前一亮之感!
經過多年在藝術上的探索,龔保家創作的陶藝作品也逐漸脫離了輕盈的外殼,追求到更高的精神領域,為陶瓷藝術界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