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石灣陶塑“好運來”。

圖2 石灣陶塑“三星拱照”。
石灣陶塑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產于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嶺南地區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豐富獨特的陶土資源、水路通達的交通條件,讓自古就有陶瓷業基礎的石灣很快發展成為嶺南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從明代的鼎盛期到如今的陶塑藝術新熱潮,石灣陶塑脫穎而出,成為了民窯中的佼佼者,并深受國內外藝術愛好者的喜愛。
為此,嘉德在線(微博)專程采訪了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劉建芬女士。在她的引領下,我們逐漸了解了石灣地區的陶塑文化,并深深喜歡上了這一能傳達情感的陶塑藝術。
據介紹,石灣陶塑是在日常實用陶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創作題材也源于豐富的嶺南文化,如人們日常生活的場景,神話故事中的傳奇人物、神獸,以及現實中的動植物等等,帶有濃厚的人文色彩,把玩起來趣味十足。
大自然賜予了兩廣地區獨特的陶土資源,這里的陶土耐高溫、粘力強、可塑性極高,非常適宜人物、動植物等各種陶塑的寫實性雕塑。人物的表情、動物的毛羽都可以非常精細地塑造出來,達到生動立體、傳神達意的效果。另外這種陶土并不像瓷土那樣細膩而略顯拙樸,用其燒制出來的陶塑氣質渾厚、粗獷,別有情趣。
豐富多彩的釉色給石灣陶塑穿上了一件亮麗的外衣,目前,石灣陶塑的釉色共有90多種。由于石灣陶土較為粗糙的特色,陶塑藝人往往會在陶胚上多次上釉,使得陶塑在色澤上呈現一種古樸厚重之感。同時,石灣陶塑還吸取了中國畫中留白的藝術特色,在表現人物臉、手等人體肌膚時,還原泥胎顏色使肌理表現更加真實。又依靠渾厚斑斕的釉色,線紋飛動,衣紋折疊,表達人物情感,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溫情和人性”的藝術效果。
在造型技法上,除傳統的刀塑、按塑、捏塑、貼塑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石灣特有的胎毛技術,該技法自清代黃炳始創,傳至石灣動物塑一代宗師區乾手里,加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炳在21世紀獨創的絨毛制法,可使陶塑動物前所未有地呈現出逼真生動的毛發,根根可數,栩栩如生,立體效果絕佳。
據介紹,這一嶺南民間陶瓷藝術瑰寶于2月10日亮相國內資深藝術消費網站嘉德在線(www.artrade.com),并分別以“渾厚斑斕——當代石灣窯祥龍瓷塑專場”和 “以民為本——當代石灣美陶佳作專場”兩個專場形式呈現。嘉德在線負責人告訴我們,“此次拍賣,我們精選了一批適用于家居玩賞、收藏怡情的當代石灣美陶佳作,以展現民俗之美,并希望更多的人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喜愛石灣陶塑藝術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