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鈞瓷大師苗錫錦作品《泰尊》
我們在欣賞一件鈞瓷作品時,常用美來形容內心的感受。但是,美在哪里,我們卻一下很難說清。其實,美是鈞瓷的基本特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與凝聚著人們辛苦勞動的智慧結晶,構成了鈞瓷美的主體。
一件鈞瓷的產生過程,就是鈞瓷之美的凸現過程。多年來,人們根據自己的內心體驗,不斷發現鈞瓷之美的各個層面,并將其總結為“八美”,認為集難之美、獨之美、形之美、玉之美、紋之美、音之美、釉之美和景之美于一身,鈞瓷才處處閃爍著與眾不同的美麗。
“難之美”,是指鈞瓷燒造之難所造就的不易之美。古人云,“共計一坯之功,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可見鈞瓷燒造技術的精細,每一道工序都影響著一個新的藝術生命的誕生。尤其是燒造之難,常有“十窯九不成”之說。其燒造成品不僅與燒造者的內在因素有關,還與諸種原材料、地理環境、溫度、風向、濕度等外部條件有關,難以常規推算,故有“黃金有價鈞無價”之說。
“獨之美”,不僅指鈞瓷為神垕獨特的礦產資源而煉造,更因“鈞不成對,窯變無雙”而獨立于世。神垕境內大龍山、鳳翅山秉天地之靈氣,得自然之造化,自成五色瓷土,為鈞瓷燒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也為鈞瓷的神韻提供了獨占瓷首的機會,這是其他瓷區所不能比擬的。此外,鈞瓷屬自然窯變之產物,每件作品均以唯一性而面世,故曰“鈞無雙”。

“形之美”,是指鈞瓷造型以粗放明快的線條,勾勒出樸實豐潤的體態,配以簡練的耳飾所構成的基體,有一種獨特的藝術美感。
“玉之美”,是指鈞瓷晶瑩剔透、光滑玉潤的釉面所產生的玉感之美。古語曾有“官瓷作土玉作泥”的精彩描述,認為只有把精美的官府瓷器碾碎成泥胎,把寶玉擊碎做釉藥提煉,才能產生如此絕妙的“鈞玉”。著名書畫家范曾曾以“千秋藝苑傳鈞窯,白玉為魂艷不妖”的詩句,贊美鈞瓷的瑩光玉潤。
“紋之美”,是指鈞瓷迸(開)片所產生的美。這種看似破碎實則一體的紋飾,為鈞瓷增加了神秘自然的情趣,如魚子紋、珍珠點、冰片紋、蟹爪痕、蚯蚓走泥紋、袈裟片、蛛網紋等,被稱為鈞瓷最顯著的特色。
“音之美”,是指鈞瓷開片的音質之美。它的開片在靜態之中富含了一種動態的音樂美,如箏之丁零,如鈴之清脆,如缽之驚覺,似乎可以洞穿心腑,有豁然開朗之感。

圖3.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苗長強鈞瓷作品《雙龍尊》
“釉之美”,是指鈞瓷釉色絕妙,豐富多變,色彩有主色調、過渡色、復合色,各色各層次巧妙地融合,成為美不勝收、難以言表的五彩世界。著名畫家尹瘦石曾稱鈞釉為“古彩斑斕”。
“景之美”,是指鈞瓷釉色呈現出的巧妙景致、朦朧奇觀能激發人們更多的想象力,如暮沉霞飛、紫翠生煙、白云悠悠、寒鴉歸林……這些在窯變中形成的絕妙奇觀會引起人們更多的審美情趣,其內涵非一首詩、一闋詞、一曲歌、一幅畫所能涵蓋。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