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鈞瓷茶壺

鈞瓷《關公》
作為御用珍品的宋代鈞瓷,體現出典雅大方、斑斕奪目、飄逸空靈的浩然之氣。從一開始就“只準官家使用,不準民間私藏”,在當時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說法。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時代的鈞瓷不僅保留了宋代鈞瓷的優點,而且又有很大的創新。 華豫鈞瓷是當今新鈞瓷制作的典范,其胎為產自河南禹州的龍山砂和鳳山石混制而成的陶土,工藝上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色、神、境、質、趣。”瓷器鑒賞家朱華偉先生如是說。
一是色,即釉色。鈞瓷被列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雨過天晴泛紅霞,夕陽紫翠忽成嵐”即是前人對鈞瓷釉色之美的總評價。鈞瓷的釉色是至今存世各類陶瓷中種類最豐富的、素有“千鈞萬變”之贊譽。即一件器物,可一色純凈,可幾色輝映,沒有完全相同的顏色。加上變幻莫測的流紋,其自然效果遠非刻意追求和人工修飾所能及。正所謂“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這種變幻神奇,似朝霞沐浴下的海棠,又似寶光四溢的瑪瑙,形成其凝厚深沉、含蓄耐看的藝術效果。鈞瓷的各種顏色并無定名,特別是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時,會發生釉色的輕微變異,而引起光怪陸離的感覺。所以,即使宋代宮廷中也不以顏色分類,只以器型式樣注冊。例如朱華偉展示的一把鈞瓷茶壺,其美妙之處便在于其釉色。此壺是傳統手工在130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燒制而成,其釉質光澤瑩潤,釉色青若藍天,釉面自然流淌,下沿恰到好處地凝結為水滴狀,滴滴分散,靜動結合,仿佛是活的藝術成就出美麗的化身。
二是“神”,即神韻,是指一種只能意會而體驗出的美學韻味。中國傳統美學提倡“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窯變”釉色,突破了陶瓷史上單色釉的格調。鈞瓷《關公》因整體造型豐滿逼真,端莊大方,底蘊渾厚,線條極富張力,因此使觀賞者不禁感覺出其炯炯有神的雙目和手持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的氣勢。
三是“境”,即意境,是指鈞瓷作品由于釉色的變化而渾然構成的一幅幅神奇圖畫。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水彩畫,是由水、火、土三者完美結合。由于鈞瓷釉料是一種流動性較大的高溫色釉,因此在一定的燒成溫度和燒成氣氛下,如流云在霞光中游動,如紅日噴薄而出,如秋水長天共一色,各具神態。加之各種各樣、妙趣橫生的紋片,細看之下猶如在欣賞一卷水彩山水畫,只不過它是經由窯火產生的自然美,其美只能用視覺欣賞,以手觸摸,感覺光滑細潤。
四是“質”,即氣質,是指鈞瓷作品本質的美。在鈞瓷的制作過程中,所用的水質十分講究。水質優劣會直接影響鈞瓷的顏色。只有原料與水的完美結合,加之自然天成的工藝制作,才使鈞瓷具有或雍容華貴、或靜穆典雅、或明亮艷麗的觀感。鈞瓷釉色的變幻莫測,是其他種類的瓷器無法可比擬的,這也是鈞瓷的魅力所在。
五是“趣”,即趣味。朱華偉收藏的益獸洗,是采用古代大缸為基礎元素,造型端莊渾厚,線條簡潔明朗,窯變釉色高貴華美,配兩只獸頭耳飾,寓意為聚天地之氣、納四方之財,幸福如意延綿無邊。耳飾部分采用古代抽象龍的形式來表現。驅邪除惡,鎮宅吉祥。“酒不醉人人自醉”即是這種趣味的表現形式,唯其如此,才會發出“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感嘆。
新鈞瓷是對古代鈞瓷的繼承和發展。新鈞瓷無論在胎釉原料的選擇配制、成型工藝、造型設計、裝飾方式等方面,都更科學,更具時代魅力。既體現了宋代鈞瓷厚重久遠的歷史傳統,又具備簡潔明快的現代風貌;既表現了偉岸雄健的廟堂之氣,又不失細膩柔美的雋永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