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色雨點釉賞瓶

紅色雨點釉賞瓶
“雨點釉”又稱“油滴釉”、“油珠釉”,因在烏黑的釉面上呈現晶瑩的銀色斑點,形似雨點墜入水中時迸起的水圈花斑或油滴墜入水中時暈開的油星而得名,是中國古代陶瓷中稀有的名貴釉種之一,具有獨特的裝飾效果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其斑點大者如豆,小者如米粒,看上去,就像夜間空中閃閃發光的繁星,色彩莊重神秘,氣氛圣潔高雅,是中國古代陶瓷中稀有的名貴釉種之一,具有獨特的裝飾效果和極高的藝術價值。雨點釉器皿,盛茶則金光閃閃,盛酒則銀光熠熠,映日視之,晶瑩奪目,有神奇的藝術感染力。
雨點釉(黑色)起源于唐代、發展于宋代,最具代表性的為中國南方建窯和北方淄博窯。據考證,漢朝時期已開始燒制釉瓷,到了唐代開始創作名貴的“雨點釉”,該項燒制技術于元末失傳,存世作品極少。20世紀20年代,山東博山著名陶瓷藝人侯相會經多年反復探索試驗,直到1936年雨點釉瓷才燒制成功,自此名揚海外。
黑色雨點釉陶瓷的生產目前已基本成熟,然而純正的紅色雨點釉瓷之前世上還沒有燒制成功過。近年來,淄博金玉園經貿有限公司歷經十幾年反復探討與試驗,終于成功燒制出純正的紅色雨點釉,填補了陶瓷界國際空白。紅色雨點釉即在紅色釉底上燒出近似均勻的約米粒大小呈雪花狀有立體感的銀色斑點,在光照下銀色斑點在紅色的釉底上閃爍著美麗的光澤,美輪美奐堪稱奇跡,具有較高的收藏增值潛力,并在第九屆國際陶瓷博覽會上被評為“淄博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