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暨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欣賞
——“巧奪天工”的龍泉青瓷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毛正聰作品《三牛喜慶》

毛正聰,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從事龍泉青瓷藝術研究50多年,對青瓷釉色中的粉青、梅子青釉研究獲突破性成果。青瓷作品釉層豐厚、質感細膩、滋潤如玉。哥窯作品象形開片千姿百態、別具一格。1965年研制成功國內首臺半自動修坯機獲省創造發明獎。1993年首先引進液化氣燒制青瓷新工藝,為當代個私企業青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3年中國輕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陶瓷工藝大師。作品《池海》作為中國工藝美術珍品收藏于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夏侯文作品《梅子青雙魚洗》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夏侯文作品《梅子青荷風筆筒》

夏侯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擅長青瓷藝術設計創作及工藝研究,為振興龍泉青瓷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在探索古瓷的藝術與實用相結合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3年被授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1993年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專家”稱號,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1年被授予“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6年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授予“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榮譽獎”。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朝興作品《青釉水波碗》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朝興作品《哥弟混合三環瓶》

徐朝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56年他拜著名青瓷藝人李懷德為師,50余年來兢兢業業,在瓷廠、青瓷研究所、青瓷苑的天地里勤耕不輟。1966年創建龍泉市朝興青瓷苑,現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浙江省陶藝家學會副會長等職。1992年被國家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其作品集成了我國傳統工藝的精華,開創了龍泉青瓷哥窯與弟窯結合的新工藝,樹立了現代革新的典范。
類玉的品質與格調,是中國瓷藝始終追求的審美理想。因青瓷的胎釉中含有適量的氧化鐵,經還原焰燒成,每每呈現淡青、翠青、粉青等優雅悅目的青色,具有冰肌玉骨般瑩澈溫潤的質感,故青瓷素來受人喜愛。在中國瓷藝發展史上,始于西晉的龍泉窯地位甚高。其切合中國瓷藝取向的燒制技藝,使龍泉青瓷自宋代以來一直以若玉的美妙和雅致飲譽天下。
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由原料制配、成型裝飾、高溫燒成等十多道工藝環節及核心技術構成。釉質釉色是龍泉青瓷的靈魂,藝人們非常重視配釉施釉工藝。弟窯青瓷釉厚過胎、釉色青翠瑩潤的似玉之美,哥窯青瓷冰裂般美麗的釉面開片、裂紋隱現的紅黃色“金線鐵線”以及“紫口鐵足”等非凡氣象,都有配釉成分、比例級施釉方法上的要奧。龍泉青瓷裝飾以刻、印、貼花為主,其簡約之尚旨在襯托凸顯瓷骨釉肌的本體之美,巧妙匠心見諸一招一式。燒制龍泉青瓷,窯溫一般要達到攝氏1310?b左右,且需保持還原氣氛。燒制中,窯工憑肉眼觀察火焰的顏色來判斷、控制窯火的溫度與氣氛,其經驗與才能決定著青瓷燒成后的胎質、釉色和光澤。不同配方的胎料釉料有不同的溫度要求,而不同的火候和氣氛則造成不同的瓷質釉色。因此,燒制青瓷難度極高,技術性極強,藝人要經過長年的實踐才能較好地掌握這門技藝。
2006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