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暨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欣賞
——“巧奪天工”的磁州窯燒制技藝

磁州窯《魚樂紋梅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立忠作品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磁州窯燒制技藝)傳承人、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立忠。
漢族,籍貫河北,1944年出生。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出身陶瓷世家,師從磁州窯資歷深厚的名師門下。從事磁州窯傳統工藝的傳承與保護,對磁州窯民間傳統技法的藝術理論與技能進行大量的研究。多年間,恢復磁州窯失傳陶瓷工藝傳統技法二十多種,仿古陶瓷技藝高超,部分作品達到以假亂真的境界。1998年被授予“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2年、2006年兩次獲“河北省陶瓷藝術一級大師”稱號;2003年被授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主要作品有:《魚藻紋茶立缽》、《白刻梅瓶》、《磁州窯仿古陳設陶瓷》等等。
磁州窯陶瓷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磁山文化時期,宋、元時期達到鼎盛,又經過明、清兩個時代的繼承和發展一直延續至今,被視為世界陶瓷史發展的活化石。
磁州窯原料產于本地,主要有青土、白堿、缸土、籠土、黃土(黑藥土)、紫木節、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長石等。窯工們在瓷土的應用上有一套獨特技藝,能使產品五彩繽紛。磁州窯的制坯技藝也豐富多樣,有雕塑、拉坯、盤條、印坯等技法,風格獨特。磁州窯的裝飾藝術同樣值得稱道,它主要分為化妝白瓷、黑釉瓷和低溫彩釉瓷三大系列,其裝飾技法包括化妝白瓷、白釉刻劃花、珍珠地刻花、黑釉刻劃花、宋三彩、紅綠彩、白地黑花、清代褐彩、民國藍花及現代磁州窯圖案等。磁州窯陶瓷以其簡潔的風格、質樸的色彩、爽朗的構圖、美觀的圖案,體現出濃郁的東方藝術風韻。
2006年,“磁州窯燒制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