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球展現參博主題
福建館一樓最中央的區域,最醒目的就是3個直徑為2米的大圓球。3個圓球分別用福建特色的脫胎漆器、德化白瓷和漆線雕工藝制作。球上面的精巧圖案,展現福建參博主題的三條主線:其中,用泉州德化瓷自稱的圓球,反映的是“開放前沿”的內容,描述了宋元“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用漆線雕技藝制作的圓球,反映的是“緣通兩岸”的內容,這個球就反映了閩臺兩地一衣帶水,在滄桑歲月中形成的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的“五緣”關系;還有一個用福州脫胎漆藝制作的圓球,反映的是“和諧家園”的內容,球面的圖案是從9個設區市各選擇一個有代表性的城市風光、風景名勝或文化景觀經過藝術加工組合而成的。
二樓可看福建珍品
在二樓的精品展區,還有五個獨立展臺,用來擺放福建的文物瑰寶和工藝精品。其中包括長約45厘米的“閩臺海底電纜”(這是1887年第一條中國人參與敷設的遠距離水線———川石島至臺灣淡水的海底電纜中的一部分),清溪玉湖王氏族譜(已故著名臺灣企業家王永慶先生為該族二十世),壽山石《爭艷》(《春聲賦》創作者陳禮忠的師傅馮久和創作,上演了師徒作品同時亮相世博會的佳話),脫胎漆器《梅瓶》(對比世界各大博物館的漆器藏品,該展品的完整性和藝術表現力都堪稱珍品),以及德化瓷《天鵝湖》(刻畫了三個芭蕾少女翩翩起舞,其獨特的“薄胎瓷”制作手法生動地體現了人物細膩的膚質及衣服精美纖薄的材質,作品曾榮獲第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