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刻瓷,許多人都會感到陌生。確實,在目前的瓷器投資市場上,繪瓷無疑占據了絕大部分的“份額”,這也使得刻瓷精品的價格很少能有超過10萬元的,雖然相比繪瓷,刻瓷瓷器略顯粗獷,但是其高貴不貴的特質,還是值得廣大投資者關注。
據史料記載,刻瓷始于清朝乾隆年間,距今約260年歷史。刻瓷是一門集版畫、油畫、書法、篆刻融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傳統的刻瓷是用刀具或其他工具在陶瓷坯體表面刻劃畫,形成凹槽的花紋或圖案,再施上釉料,經燒成后優美、流暢、素雅的花紋和圖案,或者在已燒好的瓷件釉面鑿刻人物圖案。傳統的刻瓷技術全憑藝匠精工細雕的手藝,因此制作起來費時,且常為單件制品,復制起來很難,這也增加了其收藏價值。
刻瓷用刀十分講究,有鉆石刀、尖刻刀、扁刻刀的不同使用,而刀具的運刀方向、力度又可形成許多刀法。各種刀法靈活運用、組合變化,有著極強的表達能力。在刻瓷藏品中,細線刻劃裝飾是最能體現出工匠技藝的,工匠在燒成器物上以利器刻畫,線條細膩流暢,線條內填以金彩,與白釉形成明顯對比,極具裝飾效果。這類刻瓷在中國古代制瓷史上十分少見,也只有御用瓷器才能刻畫如此細密、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