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經無數次試驗,運用大量傳統工藝,最近,特大仿西晉時期的越窯青瓷羊型器、雞頭壺由數名陶瓷藝人燒制成功,其精湛的工藝水平受到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紹興市政府決定將這批青瓷作為紹興歷史文化遺產陳列在市政府大廳。
在歷史長河中,紹興的越窯青瓷是一件“國寶”。和其他瓷器不同,它必須用紹興上虞一帶特有的高嶺土,因為用它制成的坯不易開裂,剛性好,十分適合燒制青瓷。原上虞陶瓷廠的陳鵬飛等人跑遍紹興的山山水水,風餐露宿,鞋子磨破了四五雙,終于找到了古人燒制的同類高嶺土。
如何使失傳千年的青瓷制造工藝重見天日?恢復失傳已久的越窯青瓷,有一個難題是青瓷表面釉色,越窯青瓷的釉色深沉,釉彩晶瑩,有玻璃的質感。唐代詩人陸龜蒙贊美越窯為“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可見其釉色之微妙。為此,紹興三雄青瓷研究所的工程技術人員翻閱了眾多的歷史資料,經過200多次試驗,終于掌握釉色配方,此配方被研究所列入第一機密,密封在保險柜里。
另一攔路虎是燒制溫度,由于火候不當燒出來的青瓷不是“過老”就是“過嫩”,達不到翠色的要求,沒有古代青瓷的神韻,研究人員日夜監守爐窯旁,經過上千次試驗,得出結論,溫度在1300度時燒制的青瓷效果最佳。難辛的努力終于有了收獲,面對神韻不減當年的青瓷制品,研制人員欣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