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葉鳳珍) 最近,南京贈送央視“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借以展示南京“求賢若渴”精神的報道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南京的“人文”氛圍得到進一步的彰顯。
由此,“蕭何月下追韓信”的青花梅瓶也引起了公眾的高度關注。據了解,“蕭何月下追韓信”真品目前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館,系該館的“鎮館之寶”,中國瓷器三絕之一。
“蕭何月下追韓信”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有著極為獨特的青花紋飾,體現了極高的燒制水平。這件瓷器于1959年出土于南京江寧縣觀音山明朝開國功臣沐英墓。此梅瓶高44.1厘米,底部直徑為13厘米,而口徑僅為5.5厘米。小口、豐肩、斜腹、斂脛、平底,造型優美,線條圓潤、流暢,雍容華貴,給人以凝重的美感。肩腹部刻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瓷瓶上所繪的青花紋飾層次多樣,非常獨特。它有多珍貴?據介紹,元代“青花”存世稀少,國內只有100余件,價值難以估量。2005年,“鬼谷下山圖”瓷罐拍出了1568.8萬英鎊(大約相當于2.6億元人民幣)的天價。而“蕭何月下追韓信”,瓷胎質地、青花發色,都更勝一籌,且所繪人物情節逼真傳神,而且像這樣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3件,另兩件已流傳到國外,尺寸比這件小,釉色、紋飾也不及這件精美。
“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被作為象征南京精神的禮品,其最關鍵之處不在于梅瓶的精美,更在于“蕭何月下追韓信”故事的特殊寓意。蕭何向劉邦舉薦韓信,但未被采納,韓信不得重用,決定離開,得知韓信出走消息后,蕭何非常焦急,便親自騎上馬連夜率人追趕韓信并把他勸了回來,其后,蕭何又向劉邦力薦韓信,終獲采納。韓信也不負眾望,建功立業,后被封為淮陰侯。“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出自南京,留在南京,這件“很南京”的瓷器,充分體現了南京對于人才的重視與渴求。
據了解,此次饋贈央視的“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是工藝復制品,由位于1865創意產業園的何氏瓷藝創作。
何氏瓷藝創作的“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工藝復制品,成為南京饋贈央視的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