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瓷塑主要集中于楓溪、湛江、高陂,而以楓溪為代表,主要有人物、動物和瓷花三類。
(一)人物瓷塑
楓溪人物瓷塑,內容大多表現人民美好理想和愿望、歌頌民族英雄、贊美名賢淑女、反映除邪去惡和人們所喜聞樂見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題材廣泛,有古代的,有現代的,以中國題材為主,也有外國的題材。
近三十年來,楓溪人物瓷塑,繼承中國陶瓷藝術傳統,技法多樣,雕、塑、刻、劃、捏、印、貼、彩交互運用,敢于夸張,主題突出,巧于構思,繁簡相當,形成新的風格和特點:
楓溪人物瓷塑強調線條美、形式美,工整明快而富于裝飾性,猶如工筆國畫。如林鴻禧創作的《如意觀音》、《蓮花觀音》(圖84),衣褶勁簡,形象豐滿,嫻靜慈祥,圣潔端莊,表現出善良的內在美。吳承華的《賞春》、盧茂釗的《賞梅》也都很有特點。

圖84. 蓮花觀音現代 高57.0cm 個人
楓溪人物瓷塑質細輕瑩,色白純潔;宜塑女性,故多仕女、文人和小孩;仕女瓷塑,形象姿態,飄帶裙釵、首飾手環,都經匠心處理。如陳鐘鳴的《吹笛》、與莊稼合作的《史湘云》(圖110)、鄭才守的《聽琴》、吳德立的《蔡文姬》等等都是精美之作。
圖110. 史湘云現代 高29.0cm 底長30.0cm 廣東省楓溪陶瓷研究所
楓溪以運用色土裝飾見長。人物瓷塑,自六十年代運用色土裝飾之后,藝術效果發生很大的變化。
瓷塑人物肌肉多不施釉,以保持頭面、手腳形象的精細清晰,使肌肉與服飾在質感上也有所區別。這也是楓溪人物瓷塑在處理上的特點之一。
楓溪從事瓷塑藝術創作,人數甚多,名師輩出,新秀群起,以工藝美術師林鴻禧和陳鐘鳴為代表。
林鴻禧從事瓷塑藝術創作三十多年,所作古代與現代人物瓷塑,含蓄優美,生動傳神,栩栩如生,很有生活氣息。幾十年來,對楓溪瓷塑藝術的繼承和發展有著重大貢獻,并給新的一代以深刻的影響。
林鴻禧善于抓住人物瞬間的動作,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突出作品的主題。五十年代在他早期作品《十五貫》中(圖157),況鐘安詳穩坐長凳,兩指測字直指折扇,雙瞳斜視靜觀婁阿鼠,顯得胸有成竹。婁阿鼠目瞪口呆,坐立不安,手曲腳翹,似過街老鼠。作者抓住一靜一動的瞬間動作,成功地刻劃出人物不同的內心情緒。七十年代后期,在作品《對弈》中,表現了漢鐘離與李鐵拐對弈最后和局的心理狀態。藝術家抓住這一松一緊,一喜一驚的瞬間動作,創造出生動傳神的藝術形象。

圖157.十五貫 現代 高29.0cm 個人
林鴻禧富有想象力,善于運用夸張寫意的手法,探求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六十年代,創作出一批富有情趣的小瓷塑,人們稱之為“夸張人物”。其中有《鐵弓緣》和《楊子良討親》(圖176)等。這些小瓷塑高不過八厘米,但巧妙地用極概括的寫意手法,把人物的形象、神態成功地塑造出來。

圖176.楊子良討親 現代 高8.0cm 個人
林鴻禧善于運用精練概括而富于裝飾性的手法塑造古今婦女形象,他的作品講究形式美、線條美,形簡而意態生動。他所作的女性很多,很有個性。近年新作《回眸一笑》(圖95),更具新意,是其代表之作。

圖95. 回眸一笑·局部現代 高42.0cm 廣東省潮安陶瓷工業公司陳列室
陳鐘鳴是楓溪瓷塑藝術的后起之秀,對楓溪瓷藝的創新與提高起著積極的作用。他創作的人物十分精美,生活氣息濃郁,健康恬靜,有時代感。
陳鐘鳴經常深入生活,善于發現富有情趣的題材,贊美心靈純真、情操高尚的一代。《播種》、《繡新花》、《春雨》(圖137)等等描寫美好主題的作品,是他引人向上,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精心創作。作品《繡新花》反映了勤勞的潮州姑娘,為創造新的幸福生活而努力的意境。

圖137.春雨 現代 高42.0cm 廣東省楓溪陶瓷研究所
陳鐘鳴在實踐中吸收古代藝術的精華,融眾家之長而豐富自己。他從敦煌藝術、永樂宮壁畫和唐俑中吸取營養,創作出了《吹笛》、《飛天》、《抒幽情》等古代女性的優美作品。
陳鐘鳴孜孜不倦地探求瓷塑的新形式,在作品《黛玉葬花》(圖111)中,為了表現林黛玉的性格,更好地突出主題,他大膽地采用高而筆直的構圖,巧妙地刻劃出她多愁善感的個性,塑造出另具一格的感人作品。陳鐘鳴還創作了不少天真爛漫、生氣蓬勃的兒童瓷塑,《鵝司令》、《送紅花》等等都是從不同角度表現活潑可愛的兒童情趣的。

圖111.黛玉葬花 現代 高27.0cm 廣東省楓溪陶瓷研究所
(二)動物瓷塑
楓溪動物瓷塑有鳥、獸、蟲、魚等,品種很多。有專供欣賞的藝術品和玩具;也有與日用相結合的實用品。如《鸚鵡花插》、《孔雀壁掛》(圖168)等等。

圖168.孔雀壁掛 現代 高16.0cm 廣東省潮安瓷三廠
這些藝術欣賞品和實用品,表現形式多樣,有的比較寫實,有的比較夸張。瓷塑藝術家善于抓住各種動物的特征并使之人格化,同時強調線面的流暢,造型的單純,成為楓溪動物瓷塑的特色。
(三)瓷花
楓溪瓷花是用精制的瓷泥,靠手工捏塑而成,捏塑技術高超。有的瓷花,形同質似,妙若鮮花,可以亂真。其中菊花、梅花、水仙、玫瑰、牡丹等尤為突出。有單獨盆栽盤植的,也有作瓷塑、通花和其他的裝飾,運用廣泛。以名手吳慶、王龍才所作為精。吳慶的《盆菊》(圖160)、第88圖王龍才的《水仙掛盤》、吳為勝的《玉菀菊花屏》甚得人們贊賞。《春色長在大花籃》和《丹風朝陽大花籃》是近年巨型的作品。

圖88.水仙掛盤 現代 高1.5cm 長20.0cm 廣東省楓溪陶瓷研究所

圖160. 盆菊現代 高31.0cm 廣東省潮安陶瓷工業公司陳列室
《春色長在大花籃》,籃高1.2米,寬0.8米,瓷籃滿盛爭妍斗艷的各種瓷花,花瓣薄如紙,花蕊細如絲,現陳列于北京人民大會堂,為王龍才匠心之作。
《丹風朝陽大花籃》是工藝師葉竹青所作,設計巧妙,制作精良,千百朵瓷花盛于通花瓷籃之上,八只飛舞的鳳凰環繞在花籃四周,顯得絢麗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