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釉上彩瓷藝術在歷史上,由于各地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地理、風俗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各種不同的藝術風格。主要有廣彩、潮彩和高陂釉上彩幾類。
(一)廣彩
“廣彩”是廣州地區釉上彩瓷藝術的簡稱。以構圖緊密、色彩濃艷、金碧輝煌為特色。
清代雍正年間,隨著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的發展,江西景德鎮的釉上彩繪藝術在廣州與廣州燒青(燒瓷琺瑯)結合,出現新的形式。成為早期“廣彩”,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早期廣彩近于江西彩繪,色彩較為單純。乾隆年間,“廣彩”從廣州民間藝術吸收更多的營養,并受外來藝術的影響,形成獨特的風格,為人們所重視。
“廣彩”裝飾,構圖豐滿,密難行針,緊而不亂,猶如萬縷金絲織白玉,所以人們又稱之為“織金彩瓷”。
“廣彩”的裝飾構圖組織,以“萬花滿地”和”錦地開光”為基本樣式。萬花滿地樣式,滿地加彩,不露胎白,如《藍地牡丹盤》(圖141)、《金地牡丹花瓶》《黑地百菊茶具》等,有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藝術效果,錦地開光樣式突出主要紋樣,使主從清楚,節奏分明。《錢邊斗方》、《蝶籃斗方》等紋樣都用此法。

圖141.藍地牡丹盤 現代 高3.0cm 口徑25.5cm 廣東省廣州彩瓷工藝廠
“廣彩”用色濃重,料厚色艷,對比強烈,以紅、綠、黑、金為主色,多作平涂洗染。金料過去由廣州金箔作坊制作,后來改用金水,效果有所不同。
“廣彩”彩繪工藝有寫線、填色、織金、斗彩等工序。紋樣多用墨線勾勒,筆法流利,線條結實工整。前人曾題辭稱贊:“彩筆為針,丹青作線,縱橫交織針針見,不須緞錦繡春圖,春花飛上銀瓷面。”
(二)潮彩
“潮彩”采用新彩顏料,色調艷麗鮮明,紋樣精細工整,尤如中國工筆畫。“潮彩”是潮汕地區傳統釉上彩繪藝術的通稱。近年來,楓溪、潮州、汕頭等地采用釉上堆金的方法,在”潮彩”的基礎上,從潮州刺繡等民間藝術吸收技法,使裝飾面貌煥然一新。
釉上堆金是將低熔點的硅酸鹽混合物堆面于瓷胎上,經750~800℃的烤燒,堆畫的凸起立體線條牢固于瓷器之上,再用金復描線條,堆金經第二次低溫烤燒而成。因此,其特點是線條凸出,色彩金輝。《堆金牡丹花鳥天球花瓶》(圖91)、《唐草雙耳瓶》和《雙風朝牡丹掛盤》,運用平彩和堆金結合,既保留潮彩風貌,又更加金碧輝煌。

圖91.堆金牡丹花鳥天球花瓶 現代 高50.0cm 口徑11.0cm 廣東省潮州市彩瓷廠
(三)高陂釉上彩瓷
高陂釉上彩原與“潮彩”十分密切,用料相同,技法相近,藝人交往頻繁,彩繪格調雷同。新中國成立以后,經多年變遷,在原來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藝術風格。其所用彩料,分油料和水料兩種,利用油水不相混的性能,以油料描繪明確精細的部分,用水料渲染變化虛渾的部分,使畫面清晰,虛實相間,層次分明,色彩變化微妙而有別于潮彩。
高陂釉上彩瓷以郭壽民為代表。他在繼承傳統陶瓷彩繪藝術的基礎上,從中國繪畫吸取精華。早年學任伯年,后又受嶺南畫派影響,取其神韻,不落陳套,形成秀麗清新、富有詩意的風格。他的作品甚多,《鷹》(圖97)是他近年代表佳作。

圖97.鷹 現代 長30.0cm 寬23.0cm 廣東省大埔縣下漳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