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一種專門用于隨葬的低溫釉陶器,它以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銅、鐵、鈷、錳等元素的礦物作呈色劑,在大約800℃的溫度中燒成。唐三彩以鉛作為助熔劑,在窯爐內燒成時各種金屬氧化物熔于鉛釉中并向四方擴散和流動,各種顏色互相浸潤,形成斑駁燦爛的彩釉。通過排比有紀年的唐墓,唐三彩大約始于唐高宗時期,到開元朝進入極盛時期,天寶以后逐漸衰落。
唐三彩大多出土于西安和洛陽,目前發現的大型唐三彩窯址一處在陜西銅川,一處在河南鞏縣,另外河北的內丘邢窯遺址和井陘窯遺址中也發現有唐三彩,但品種、產量均不如陜西與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