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德鎮,坯指的是成瓷前的瓷土或陶土成型后的產品.有些坯是經過700-800度的低溫燒制的,有些則就是純泥,是釉下畫瓷前的土質產品。

手工坯
手工坯是指的是利用傳統工藝制造的坯,而機械坯是完全用機器做的坯。他們的區別主要在于成型的過程,手工坯有揉泥、拉坯、立坯這樣的成坯過程,而機械坯只有投泥入石膏磨具,壓坯、修坯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一個拉坯師傅一天可以做300個左右的坯,好的立坯師傅如果是修薄胎瓷的話一天最多50個左右,這還要根據坯的造型難度上下浮動。而機械壓坯的工人一天的產量在600-800個左右。修機械坯師傅也可以達到上面的數量,如果有全自動的機器做坯的話,每小時出200-300個坯不在話下。

機械坯工藝
還有一種坯叫注漿坯,大多是茶具中用于壺、茶葉罐、公道杯之類的產品。主要做法是把泥漿放入石膏模具中,依靠石膏吸水性,讓被吸水后的泥漿依附在石膏上,然后放漿(把泥漿從石膏磨具中倒出)。同樣是利用這一原理,讓石膏磨具繼續吸水,使得依附在上面的泥坯收縮,然后脫離。獲得的部件,再經過修坯成為想要的半成品。

機壓坯,底足很淺,有斜角
當我們在選擇陶瓷產品時候,很難去用制造的工藝來區分到底是純傳統手工坯、還是機械坯,或是注漿坯。他們之間區別其實也很小,但是還可以從下面幾點來區別。我們先來看看兩種方法:
1.手工拉坯的器形,需要泥料在拉坯車上旋轉用手拉出形體才可以,所以器形是圓形的。在保持圓柱體的狀態下可以制造出各種形態。
2.機壓成型,是把泥料投在有一定硬度的石膏磨具里,用滾頭壓制泥料而成,石膏吸水泥料收縮才自然脫離而成。
底足區別
兩者的區別在于,機壓成型的器形,杯底不能太深,而且不能太直,如果太深太直,很容易使得泥料收縮時夾住石膏,使得泥料崩裂。所以這樣的器形必須是上大下小光滑過度,器形沒有帶勾的部分,不然會卡在石膏磨具上無法脫模。
前面講的是理論,但實際上任何東西都可以仿造。所以機械坯也可以通過后期的加工,來達到手工坯的效果。譬如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加入很多手工的痕跡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講機械坯和手工坯他們之間還是很難區別開來的。

手工胎邊沿及底足
方形的陶瓷或者多邊形的瓷器一般是注漿成型的。如果打磨的不好會看到細微的模縫線。對于壺,壺身可以是注漿成型,也可以是拉坯成型,但壺嘴很難用所謂的拉坯或手工卷泥片做成,因為景德鎮的泥料延展性很差,卷曲大些就會斷裂,所以很難像紫砂泥一樣用泥片制造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