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中“銅”的呈色及“紅釉”
[日期:2010-07-17] |
來源:綠寶石藝術陶瓷館提供
作者:佚名 |
[字體:大 中 小]
|
(4)火焰紅 在清代的銅紅釉中,有一種夾雜著閃青閃紅色的紫色的瑰麗釉色,那種在純紅的顏色上如青紫色煙一樣掛著的,看起來好象是燃燒得極旺盛的火焰,在我國普遍都把它叫作“火焰青”、“火焰紅”或“火里紅”,也有的一概名之為“窯變”的,在西洋大家都稱之為 “Flambe”。這是由于郎窯的窯變而產生的。其紅色和上面所講的同樣,是銅的膠體顏色,閃青的紫色是由銅的膠體青色與乳濁現象的青色以及紅色組成的。 但這種乳濁現象卻和鈞紅之由于磷酸造成的不同,而是因為釉中生有小的針狀結晶所致。假如在釉中有小的結晶發生,就好象在空中的塵埃與水蒸氣的作用一致,將釉所遇到的光分散而發生乳濁現象,反射出一種特別的青白色來。這種小的結晶在釉中加入錫等物質時最易出現,但在釉中含鋁較少而硅酸多的時候往往也會產生。清代的窯變大約就屬于后者的。所謂“窯變”,有人說是因為還原焰和氧化焰的不同作用,是由還原的銅紅與氧化的氧化銅的青色兩者組成的。這種說法其實是一種無稽之談。如果將窯變的碎瓷片用顯微鏡去觀察,便可以一目了解。其青色部分呈也有只靠氧化銅生成的,然而特別多的卻不是氧化銅,而是極明顯地有著許多小的針狀結晶,這些都起著呈現青色的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