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美人醉”的名字是當朝一位皇帝在酒席間即興取名的,當這位皇帝與他那美麗的貴妃飲酒作樂時,有人拿來一件景德鎮剛問世的紅釉花瓶,其動人的釉色酷似貴妃酒醉的美麗臉色,皇帝當即命這釉色稱“楊妃色”,又叫它為‘娃娃臉‘,后來逐傳開為“美人醉”。
美人醉色調的變化主要是受銅的著色特性及工藝燒成條件不同影響所致,當然配方中所引進的基礎釉原料和熔劑也有關。銅既可以作為分子著色,也可以作為膠體著色。前者受濃度的影響較大,與粒度的大小關系較小;可是后者呈色情況與粒度大小有密切關系口在燒成過程中,由于溫度氣氛,釉料組成特性及釉料粘度變化情況不同等一系列固素影響,便使銅在釉料中所獲得的粒度大小有所不同,因而色調千變萬化。“美人醉”與其它紅釉從表面上看起來不同,可是實際上它們之間有本質上的聯系,都是由于用銅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僅僅是工藝操作上的變化而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