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彩——是廣州地區釉上織金彩瓷的簡稱,以構圖緊密、色彩濃艷、金碧輝煌著稱。清代雍正年間,隨著中國對外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的發展擴大,各類瓷器從廣州出口增多,為了適應外銷市場需要,江西景德鎮部分釉上彩繪瓷器移至廣州加工生產。景德鎮釉上彩瓷在這里與當地的燒青藝術(銅胎瓷琺瑯)相結合,并根據歐洲市場的來樣來稿,融合中西,使得釉上彩瓷出現新的裝飾形式,成為早期的廣彩瓷器。
廣州彩瓷始于清康熙,成熟于清乾隆,300多年來一直是中國外銷瓷的主要品類之一。
廣彩的裝飾風格是構圖豐滿,密難行針,緊而不亂,猶如萬縷金絲織于白玉之上。
它的另一個重要的裝飾特點是滿地加彩,不漏白胎。這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廣州不生產白胎瓷器,只做釉上彩繪加工,所用的白胎瓷器早期主要來自景德鎮,后來也采用其他多個產地的產品,胎色、胎質不一,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瓷器表面缺陷頗多,用滿地加彩的方法,可以遮掩缺陷,變缺點為優點和特點,提高產品的合格率。同時,滿地加彩的裝飾方法亦為歐洲市場所歡迎。
廣彩用色濃重,料厚色艷,對比強烈,以紅、黃、綠、黑、金為主色。料厚又用平涂暈染,更具遮蓋力。廣彩用色十分注重調子,并用金色和黑色壓住原色。從而統一了色調的傾向并出現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這是歐洲市場接受廣彩的主要原因之一。廣彩所用色料不拘一格,有古彩、粉彩、琺瑯彩、新彩和自制與兼用的等等。所用色料有厚的、薄的、透明的、不透明的、半透明的、光亮的、啞光的。只要能用即為所用。難怪前人稱贊廣彩織金彩瓷:“彩筆為針,丹青作線,縱橫交織針針見,不需緞錦繡春圖,春花飛上銀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