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色料也稱顏料或彩料,是以色基和熔劑或添加劑配成的粉狀有色陶瓷用裝飾材料。
色基是以著色劑(能使陶瓷坯、釉等呈色的物質)和其它特定原料(如高嶺土、石英、長石、氧化鋁等)配合,經煅燒、研磨、漂洗、烘干、粉碎而制得的陶瓷用無機著色材料。
熔劑即是含鉛的硅酸鹽、硼酸鹽或堿硅酸鹽玻璃等,它是促使陶瓷色基與陶瓷器皿表面結合的低熔點玻璃態物質。色料主要以發色離子和作為結晶結構的基質材料予以完全混合,在經過適當的燒成條件反應,粒度控制、過篩、漂洗、調和均化等程序所得的結晶性固體粉末。
陶瓷色料有建筑陶瓷坯用色料、建筑陶瓷釉用色料、干混色料、輥筒色料、包裹型色料、日用瓷和衛生瓷釉用色料等。



陶瓷色料有如下用途:坯體著色。將色料中的著色物質(色劑)與坯料混合,使燒后的坯體呈現一定的顏色。有色坯泥可用于制作陳設瓷件、日用器皿及建筑用的墻地磚。白色坯泥還可作遮蓋坯體顏色的釉下涂層(化妝土)。
用色劑和基礎釉料可調配成各種顏色釉及藝術釉,大量用于釉層表面及釉下,進行手工彩繪,也可用作貼花紙、絲網印刷、轉移印花、噴花的顏料。
陶瓷色料按使用方法和彩燒溫度分為釉上顏料、釉下顏料和釉中顏料:1、釉上顏料是用于已經過煅燒的陶瓷器皿釉層表面上裝飾的顏料。它含有色基和熔劑(一般含量為60~95%),熔融溫度較低。彩燒溫度較低,通常在800~850℃之間。
2、釉下顏料是用于在未施釉的坯體(生坯或素燒坯)上裝飾的顏料。它由色劑(或色基)和少量稀釋劑(粘土、高嶺土、坯粉、石英、氧化鋁等)配成。稀釋劑的作用是沖淡色調和控制收縮。釉下顏料有時也摻入較難熔的熔劑,如長石或釉的熔塊。釉下顏料要求在高溫下呈色穩定,不受坯料、釉作用而變色。通常的釉下顏料有猛紅、鉻鋁紅、釩鋯黃、鐠黃、鈷鉻綠、釩黑、銻錫灰和鐵絡錫褐等。
3、釉中顏料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型陶瓷顏料。其熔劑成分中不含鉛或少含鉛,能耐較高的溫度。在釉坯或器皿上進行彩飾后,在高溫快燒的制度下煅燒,這樣可以使顏料滲透到釉層內部,出現近似釉下彩的效果。釉中顏料又稱高溫快燒顏料。
陶瓷色料還可以按顏料的礦相進行分類。(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