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青瓷)傳承人夏侯文作品《梅子青風荷筆筒》此作品現(xiàn)收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古往今來的各色瓷器中,青瓷無疑是佼佼者。而浙江的龍泉青瓷,更是以“雨過天青云破處,梅子流酸泛綠時”的至美境界,將深沉、優(yōu)雅、含蓄的青瓷美學推向了歷史的高峰。

龍泉原礦——紫金土
無疑,青瓷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釉色。想要燒造出最美麗的青色,沒有捷徑,只有不停地進行配方試驗。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在仿龍泉青瓷的釉色,但無論如何都和我們有差距。原因就在我們當?shù)氐奶禺a——紫金土。龍泉的紫金土含鐵量極高,而鐵的氧化還原正是青瓷之“青”的奧秘所在。并且,龍泉的紫金土還含有三個非常特別的稀有元素——鋰、鎵、銫。它們恰到好處的含量,對龍泉青瓷的呈色起到了“點睛”作用。雖然現(xiàn)在科技昌明,龍泉紫金土的成分早已破解,從理論上說,其他產區(qū)也可以進行仿制,但一是成本太高,二是“配出來”的青瓷和渾然天成的青瓷,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麗水市工藝美術大師葉小軍作品《蓮瓣碗》現(xiàn)收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美則美矣,但器形相對較小。對于龍泉青瓷這樣的高溫瓷來說,如果器形稍大,一是胎體容易變形,一是容易流釉,所以自古龍泉就有“一寸大,一寸險”的說法。
現(xiàn)在全國各地,包括日本和韓國,都在做青瓷,有的也做得很漂亮。但他們的青瓷大都加了化工元素,不像龍泉青瓷,一定要“原礦配土”,講究原汁原味。在龍泉當?shù)孛磕甑那啻稍u比中,加化工原料的陶瓷根本沒有資格進行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