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紅——亦稱祭紅或寶石紅,屬銅紅釉系列。其釉層以石灰釉和氧化銅為呈色劑,在近1300℃高溫中還原燒制而成。
最早的紅釉可追溯到宋元時期的鈞紅窯變,到明永宣年代才較完全成熟,到了清代雍乾時更為盛行。霽紅瓷器主要用作祭祀天神。特點:釉色深沉凝厚,釉面均勻失透,常見類桔皮孔狀。永樂霽紅器往往帶暗刻龍紋,釉層透瀅;宣德霽紅器深濃麗艷,釉面多見細小桔皮孔狀。凡紅釉色暗欠潤,應視為明末清初之祭器;凡釉面呈明顯開裂紋線,應視為民國以后的仿品。
祭藍——也可叫作霽藍或寶石藍,以氧化鈷為呈色劑,有高溫與低溫之分。最早燒造藍釉應在元代后期,今天能見到的祭藍大多是宣德年以后的器件。祭藍器當時主要用來祭先供祖。特點:色澤均勻而深沉,釉面穩定而不裂。宣德祭藍常帶有暗花,且釉面厚實(底也厚);成化藍釉泛紫光,正德以后藍釉顯灰氣;清代祭藍相比明代祭藍釉薄胎也薄。 (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