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周口古陶瓷》圖集






[日期:2021-11-01] 來源: DoodooART  作者:玉龍、翟靜 [字體: ]

 

鈞釉碗 元代 高7.9 厘米,口徑18厘米,底徑 5.5 厘米 淮陽縣博物館舊藏,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圓唇,直口,深弧腹,小圈足。胎質堅致,呈灰褐色。器身施青釉,釉層較厚,釉面有開片、聚釉和棕眼,足邊無釉。

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口杯 明代 高 5厘米,口徑8.2 厘米,底徑3.9厘米 1986 年鹿邑縣城關鎮窖藏出土,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敞口,深腹,圈足。胎質堅致,呈白色。器內外滿施青白釉。外腹壁用青花繪太湖石、蟲草、蘭花圖案,杯心內底繪花草紋。圈足內有青花楷書款“大明成化年制”,款外加雙藍圈。

青花蓮塘戲鴨紋觚 明代 高 12.1 厘米,徑 6.6 厘米,底徑 4.3 厘米 1986 年鹿邑縣城關鎮窖藏出土,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圓唇,敞口,長頸,深腹,腹部中微鼓,下腹外侈,二層臺式圈足。胎質堅致、潔白。器身內外施青白釉。腹部用青花繪制蓮塘戲鴨圖案。

青釉金玉滿堂刻花洗 明代 高 10.5 厘米,口徑 27.6 厘米,足距 19.6 厘米 1983年6月淮陽縣公安局移交,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平沿,斂口,弧腹微鼓,圜底,腹下有三獸面足,足外撇,腹底部餅形圓臺凸起。胎質較實,胎呈紅褐色。器身里飾青釉,底心無釉露胎,器外飾施青釉至餅形圓臺。器身紋飾分三層,上,下兩層紋飾帶是在2周凸弦紋之間堆塑飾16朵小梅花,腹中部刻折枝牡丹花卉。器內底上飾十字形,“十”字之間印“金玉滿堂”四字。

黑釉熊耳爐 明代 高 9.5厘米,口徑11.3 厘米,底徑 8.5 厘米 1983年6月淮陽縣公安局移交,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寬唇沿,直口,束頸,鼓腹,腹附對稱雙熊首耳,圜底,底下有三獸形足。胎質堅致,胎為灰白色。器身通體黑釉,器內施白釉,釉層較厚,釉面有開片。

藍釉雙魚耳爐 明代 通高10.5厘米,口徑6厘米,足距 4.8 厘米 1983年6月淮陽縣公安局移交,現藏周口市博物館藏

平沿雙唇,直口,立頸,斜肩,口肩部飾雙魚耳,鼓腹,圜底,下有三足。胎質堅致,胎色灰白。器身施藍釉至足部,釉層肥厚,釉面有開片。

醬釉壽龕 清代 高 127 厘米,腹徑 80.5 厘米,底徑 59厘米 1984 年商水縣城關鎮八里灣村出土,現藏商水縣文物管理所

體呈橢圓形,有雙蓋,上蓋呈寶蓋頂狀,下蓋呈頭盔形,雙蓋相套,蓋和器口相扣合,鼓腹,平底。通體施醬釉至底部。上蓋無紋飾,下蓋有6組開光圖案,圖案中有卷云紋和“壽龕”、“阿彌陀佛”六字銘文,器身口沿有一周堆塑繩索紋,器身中部有方形開光,內分別有折枝牡丹、花鳥、菩提樹、高僧等圖案,下有一周塑雕模印圖案、一周蓮瓣紋、一周寬帶凸弦紋。

青花加紫印色盒 清代 高4.5厘米,口徑9厘米,底徑 5.5厘米 1986 年鹿邑縣城關鎮窖藏出土,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盒扁固形,子母口,淺腹,圈足。器身飾白釉。蓋頂及底部用青花加紫手法各繪一條飛龍,龍周圍有藍紫相間的火焰紋,龍身盤屈護一火球。器側面以細線為一組,繪出一周青花菱形紋帶,圈足上繪一周紫彩蓮瓣紋,菱形內加紫彩。

青花纏枝勾蓮紋罐 清代 高22.4厘米,口徑16 厘米,腹徑 18.9 厘米,底徑13.5 厘米 1986 年鹿邑縣城關鎮窖藏出土,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獸鈕弧形蓋,圓唇,直口,短頸,斜肩,肩下四系分兩組,弧腹,淺圈足。胎質堅致、灰白色。器身內、外施白釉,口沿、圈足無釉。器物主紋為青花勾蓮紋。

青花喜字勾蓮紋天球瓶 清代 高41.7厘米,口徑8.2 厘米,底徑 14.4 厘米 1983 年淮陽縣公安局移交淮陽縣博物館,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圓唇,口微侈,長頸,豐肩,鼓腹,淺圈足。胎質堅致,胎呈灰白色。器身施白釉至足部,器身紋飾以青花勾蓮作底紋,在頸、腹部書寫6組青花雙喜字,器底飾一周草葉紋。

青花雙喜獅耳瓶 清代 高43.7 厘米,口徑18 厘米,底徑 16.2 厘米 1983年6月淮陽縣公安局移交,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盤口,束頸,頸較長,頸部兩側飾對稱雙獅耳,每耳為兩獅伏臥對視,四目相對。斜肩,直腹微鼓,淺圈足。胎質堅致,胎色較白。器身施青白釉。器物通體飾青花,紋飾共分9層。分別是幾何紋、勾蓮紋、三角紋、菱形紋、卷云紋、勾蓮紋、變形蕉葉紋等。頸部、腹部為主紋區,在青花勾蓮地紋上書寫“囍”字。

青花三國人物故事紋方瓶 清代 高 61.6 厘米,口徑 19.6 厘米 項城市博物館舊藏,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敞口,束頸,頸較長,方折肩,方腹,方圓足。胎質堅致,色潔白。器身滿施白釉。頸部用青花繪人物、山水、小橋圖案,構畫出高士隱居場景,腹部四面繪四組三國人物故事畫面,脛部四周飾變形蕉葉紋。

青花花鳥紋瓶 清代 高58 厘米,腹徑24.2 厘米,口徑21 厘米,底徑20厘米 鹿邑縣博物館舊藏,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圓唇,敞口,長頸,頸兩側對稱置雙耳,弧肩,深腹,淺圈足。胎質堅致,胎體潔白。器身施亮青釉。器身繪飾牡丹紋、白頭翁等花鳥圖案,寓意富貴到白頭。

五彩堆塑透雕人物紋天球瓶 清代 高 42厘米,口徑6.5 厘米,腹徑23.9 厘米,底徑13厘米 1954 年沈丘縣出土,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方唇,直口,長頸,圓肩,鼓腹,平底,璧形圈足。通體施青綠釉,主體紋以卷云紋為主,頸部有一條龍環繞,器腹紋飾之間透雕有馬蹄形小孔,并浮雕十八羅漢圖案,用五彩點飾祥云、服飾、飛龍等。底部有印款“大清康熙年制”。

哥釉盤 清代 高5厘米,口徑 26 厘米 1964年西華縣城關鎮出土,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圓唇,敞口,淺弧腹,平底,圈足。胎質堅致,胎呈灰白色。器身施青釉,釉面冰片紋開片,圈足內無釉。盤心內有 7個支燒點。

哥釉碗 清代 高 10厘米,口徑 24 厘米,底徑 11 厘米 1964 年西華縣城關鎮出土,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圓唇,口微敞,深弧腹,圈足。胎體較厚,胎質堅致,呈灰白色。器身施青釉,釉面有冰裂紋開片,紋線呈鐵絲金線狀。

青釉瓜棱橄欖瓶 清代 高51.4 厘來、口徑15.2 厘米,底徑15.8厘米, 1985 年淮陽縣城關鎮北關糧店出土,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瓶體瓜棱紋橄欖狀。方唇,敞口,束頸,弧肩,鼓腹,腹下收,脛部外侈,淺圈足。胎體厚重,胎質堅致,胎呈白色。器身施青釉,器內施白色釉。

窯變紅釉尊 清代 高 31.5 厘米,口徑14厘米,腹圍 23.5 厘米,底徑11.8厘米 鹿邑縣博物館舊藏,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方唇,敞口,束頸,弧肩,深腹,隱形圈足。胎壁厚重,胎質堅致,胎呈白色。器身施窯變紅釉,口沿處稍顯藍紫色,腹內及圈足內施蘋果綠釉。足部有后修胎痕跡。

粉彩雙雉牡丹紋天球瓶 清代 高 39.4 厘米,口徑8.4 厘米,底徑13.5 厘米 淮陽縣博物館舊藏,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圓唇,直口微敞,長頸,圓肩,球腹,隱形淺圈足。胎質堅致,胎呈白色。器身施白釉,用粉彩繪山、石、花枝、牡丹,雛雞紋。底部朱書篆體“乾隆年制”四字款。

黃釉粉彩蝠耳瓶 清代 高 23厘米,口徑8.7 厘米,足徑 5.5 厘米 周口市關帝廟民俗博物館藏

圓唇,敞口,長頸,頸部兩側有對稱蝠形耳,弧肩,筒狀腹,淺圈足。胎質堅致,胎呈白色。器身以黃彩做地,用紅、白、藍彩繪制纏枝花紋,器腹有兩組開光,繪有梅、瓶等紋飾。

粉彩嬰戲蟋蟀對罐 清代 高6厘米,口徑8.6厘米,底徑6厘米 1986 年鹿邑縣城關鎮窖藏出土,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盤式蓋,蓋中心開十字花形孔。圓唇,敞口,弧腹,平底,淺圈足。胎質堅致,胎呈白色。一組2器,器身內外施白釉,口沿及圈足底無釉。罐身用粉彩繪嬰戲圖案。


堆塑鐵花龍鳳紋瓶 清代 口徑6厘米,底徑6 厘米,高 19.5 厘米 1964年西華縣城關鎮出土,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圓唇,盤口,長頸,斜肩,直腹,脛部緊收,深圈足,足墻外侈。胎質堅致,胎呈灰色。一組兩只。尺寸形狀相同。器身通體施青白釉,有冰裂紋開片。肩、腹部分別堆貼鐵花吐火龍鳳紋。

白釉觀音像 民國時期 高 35.9 厘米 太康縣文物管理所舊藏,現藏周口市博物館

觀音面部豐腴,頸部佩瓔珞,身材修長,頭巾披肩,身著寬袖長袍,赤足立于蓮花座上,左手托凈瓶,右手向上,胎質堅致,胎呈白色。器身施乳白釉。瓶底部有印章式排列楷書四字“茂記生造”。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