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江蘇宜興鼎蜀鎮,故名。燒瓷歷史悠久,早在漢晉時期已燒青瓷。澗眾村發現有唐代青瓷窯址。明代以紫砂器聞名于世,出現不少制壺名家,如供春;時大彬、李仲芳、陳仲美等,并仿燒宋代鈞窯器物,因有"宜鈞"之稱。
宜興窯從漢代始燒紅陶、灰陶、和原始青瓷等等,其燒制陶瓷的歷史一直延續到今天,有2000多年,故可稱是最古老的窯口。宋代已開始燒造紫砂器,明代的紫砂器聞名于世,清代是其高峰。
在漢唐時期產品有青瓷罐、盤口壺、碗、體、洗、盤、燈盞、瓶、盆等。宋代產品有盆、壺、罐、缽、缸和陶瓶等生活用品。明代是以紫砂陶器而聞名中外,產品有壺、杯、瓶、罐等,主要有各式的紫砂壺蜚聲世界,出現了供壽、時大彬、陳鳴遠等一批制壺名家。到了清代更是名家輩出,品種繁多:有紫泥、紅泥、黃泥、白泥、黑泥和花泥等,其著名匠師有楊懷仁、陳漢文、葛子厚、潘大和、吳月亭等。另外有葛明祥、葛源祥兄弟所制的宜均釉器也聞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