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遺址早就聞名于天下的五大名瓷,中原就有三種:鈞瓷,宮瓷和汝瓷。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由于宋徽宗十分喜歡這些燒制的瓷器,便下旨把三大瓷窯定為官窯,只能燒制御用貢瓷。在禹州北門里有一窯址,據(jù)考證為北宋早期創(chuàng)燒。此窯專為宮廷御用的官窯,總面積三十多平方米。
“黃金有價,鈞瓷無價”,鈞瓷之所以名貴,主要在于它燒制的“窯變”技術(shù)。鈞瓷藝人用燒制乳青釉并在釉里面放入銅的成份,放入窯里燒制。燒制過程的神奇“窯變”的技術(shù),色彩效果各異。即便是同樣的配方,色釉的厚薄,窯位的放置,溫度的高低,稍有差別,燒成的制品便有天壤之別。“進(jìn)窯一色,出窯萬彩”,格外悅目動人。最著名的有“朱紗紅”,“雞血紅”,“丁血紫”,“月白”等。那些神奇的“窯變”紅里有紫,紫中有藍(lán),藍(lán)里泛青,青中透紅,五彩滲化,相映生輝。人們將它和玉器黃金媲美:"鈞和玉比,鈞比玉美。黃金有價鈞無價。"名貴的顏色釉歷來都成為皇室享用的御品和宮廷貴族爭購的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