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方石英在殘留顆粒周圍的馬齒狀結晶;
②特有的釉反映生成鈣長石或斜長石反應層;
③微泡氣相的分離 ;
④紅斑區和藍色釉區兩者都存在著二液相分離的結果,銅、鐵離子作為網絡修飾子實含于
孤立相中。鈞釉的基本色調是紅、藍、灰、白,有的色帶呈光芒放射狀,有的色帶橫向或
斜向漫漫,有的色帶縱向流淌,飄逸虛幻、頗具神韻。鈞窯器幽雅的藍色光澤里,往往奇
妙地出現玫瑰紫斑彩,這種以紅為主的窯變藝術之美,表現出鈞瓷無銀的魅力。更可貴的
是,這些色彩藝術沒有任何人為故作的痕跡,完全是一種自然形態。古人曾用"綠如春水
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和"夕陽紫翠忽成嵐"的詩句來形容鈞瓷之美。鈞瓷釉色如此豐
富,但構成其自身美感的外觀特點只有兩個:即具有瑩光內蘊非透明感覺的乳光狀態和絢
麗多姿的窯變現象。所謂乳光狀態是指鈞釉那種像瑪瑙或寶石藍一般美麗的天青色半乳濁
狀態,這是鈞窯系共有的特征;所謂窯變現象是指鈞釉的乳濁度和色彩發生復雜的交錯變
化而使釉面變得多彩艷麗的那種現象。這種藍色乳光釉和窯變色彩構成了鈞窯的重要藝術
特色。
3.3 汴京官窯 汴京官窯,是北宋時期唯一一個宮廷壟斷的瓷窯。關于汴京官窯之說
,始于《輟耕錄》轉載的葉寘《坦齋筆衡》,"北宋大觀間,汴京自置窯燒造……"。由于所
用材料講究,釉藥采自陳留、陽翟等地,故馬祖常有詩云:"貢篚銀貂金作籍,官窯瓷器
玉如泥"。又有南宋人顧文薦《負暄雜錄》中記載:"宣政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
"。后者記述宣政間,即宋徽宗政和到宣和的15年間(1111-1125年),而前者已明確指出
是大觀年(1107年),兩者相錯4-18年,均屬于北宋晚期的徽宗時期。 從傳世品中觀察
,汴京官窯器胎骨有深灰和淺灰兩種。釉色有粉青、月白、翠青和豆綠等。釉面呈冰裂、
蟹爪、梅花片紋樣,也有作鱔血絲狀的大開片者。造型多為爐、尊、瓶、壺、觚及文房用
品等。 汴京官窯又是一個無法從窯址取證的瓷窯。按照傳統的觀點,汴京城本不適于為
都,黃河下游在此一段泥沙淤積,河床年復一年的提高,構成威脅汴京的最大隱患。這種
隱患在以后的年代里,屢屢地成為現實。宋代時的京城,如今除了"鐵塔"尚存以外,整個
的已被淹于黃河泥沙之下,黃河水位已經高出開封城達十米之多,形成了一條高懸天上的
可怕的"懸河"。又由于地下水位的上漲,使得考古發掘工作越來越難以進行。由此,引起
了一番爭論: 其一認為,汴京官窯即是汝賓。根據可能來自《格古要論》"色好者與汝窯
相類"。汴京官窯和汝窯除同根于臨汝青瓷外,在器型特征、胎質材料、釉面表現、支釘
部位和數量上都不相同,就其釉色也有差異。因此可以斷定,汴京官窯和汝窯是兩個窯。
其二認為,明清兩代錄書只談"官窯",而不言"汴京"二字,據此否定有"汴京官窯"的存
在。此說很難成立。南宋人《負暄雜錄》早已明確指出有汴京官窯;此外葉寘《坦齋筆衡
》在談到南宋修內司窯時也說"襲故京遺制",只是未祥盡闡述而已。 其三認為,汴京官
窯與杭州"修內司官窯"同樣存在。對此,本人并不否認。但是"同樣存在"的兩個不同時期
、不同風格的瓷窯要用同一詞代表的話,就另當別論了。南宋官窯,以八方杯、魚耳爐為
例,極其空靈美麗,非常接近北宋,然而畢竟更柔婉清秀,沒有那種闊大氣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