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朝官窯瓷器,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雖然僅存13年,但粗湛絕妙,無與倫比,尤其是顏色釉方面成就卓越,仿古創新,新添十數種鮮艷的新釉色,代表了雍正官窯的最高水平,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至今沒有人能夠超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雍自朝顏色釉的高度發展呢?除了正處在“康乾隆盛世”,國庫充盈的因素以外,還有三方面的原因是至關重要的。
(一)雍正皇帝的個人喜好
封建社會中,皇帝的個人喜好往往可以影響整個朝代工藝美術的發展傾向。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僅僅沉湎于自我欣賞,而最高統治者的審美則可以貫穿到所有的宮廷藝術品的制作中。雍正皇帝學養深醇,眼光極高,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對御用顏色釉情有獨鐘,“上有所好,下必從焉,”御窯場把皇帝的喜好作為色釉調配的唯一標準,嚴格按照造辦處提供的樣品配釉燒制,生產出一批胎土細膩,體現宮廷藝術雅、秀、精、巧的高貴氣質的顏色釉瓷器。
《清宮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下簡稱清檔)記述了養心殿造辦處每年所做的活計,其中多處提到顏色釉瓷器。
“雍正四年六月十一日,據圓明園來貼內稱員外郎海望持來雙喜耳瓷瓶一件。奉指:此瓶釉水雖好,稱不得上好,爾傳年希窯再燒時比此顏色做精細,著款式亦更改些,再造辦處亦照此顏色釉水合配著看。”
“七月初九日據圓明園來貼內稱郎中海望持出各色瓷碗二十七件、盅二十件、盤二十件、小碟六件、渣斗一件、小花瓶五件。奉旨:交年希堯做樣用。欽此。”
內務府造辦處的木作和漆作每年都要給收貯的東西配置附件,配木座、做囊匣。每年春、秋兩季景德鎮運到皇宮的瓷器也會先挑出好的請皇上過目,以決定來年御用瓷生產品種和數量。在進呈上來的瓷器中也有為數不少的顏色釉瓷器。查閱《清檔》,雍正色釉品種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可見雍正皇帝對顏色釉瓷器偏愛有加,雍正顏色釉的高度發展與皇帝的喜好密切相關。
(二)年窯
所謂“年窯”,是指雍正四年到十三年清政府派年希堯任淮安關稅管理時景德鎮御窯生產的瓷器,人們習慣地稱之為“年窯”。年希堯——清康熙、雍正漢軍鑲黃族人,初任工部待郎,雍正三年受到其弟年羹堯事件的株連,罷官免職。雍正四年被重新啟用為內務府造辦處總管,兼理景德鎮窯務。年希堯出身官宦名門,有相當的藝術素養和管理才能,任職長達十年之久。清人藍浦《景德鎮陶錄》記述年窯時說:“選料奉造,極其清雅,……琢器多卵色;圓器瑩素如銀,皆兼青彩或描錐暗花玲瓏諸巧樣。仿古創新,實基于此。”年窯仿古創新成績斐然,一些純色釉的品種堪稱一流,乾隆年間的《查禮銅鼓書堂遺稿》“年窯墨注歌”贊頌到:“國朝陶器美無比,邇來年窯稱第一,不讓汝、定、官、哥、均,何況永樂之坯宣德質。”
年希堯為雍正朝封韁大吏年羹堯之兄,雍正三年十一月,年羹堯被賜死,受到株連的年希堯,暫時被奪官降職,第二年正月旋即復出任內務府總管的要職。這種情形在“一人有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是非常少見的。雍正唯賢是舉,看中翰林出身年希堯非凡的管理才能和藝術素養。誠然,年窯的具體事務是督窯官唐英做的,但年希堯十年如一日恪盡職守,上通下達地貫徹皇帝的意圖,嚴格把握宮廷御器的使用標準,對雍正官窯的貢獻功不可沒。皇帝對他的工作相當滿意,盡管檔案中沒有看到更多的贊譽之詞,但雍正每一次心血來潮看中的新玩意兒,都差人交年希堯“照樣兒”燒瓷器,過不了多久新樣兒瓷器就會呈現在皇帝面前。只要是雍正喜好的瓷器品種,無論技術難度有多大,年希堯總是全力以卦地組織研制燒造,一遍又一遍地請皇上過目,直到皇帝滿意為止。雍正對官窯瓷器的質量要求十分嚴格,苛求得近乎于吹毛求疵,在他的眼皮底下連任十年之久的督窯官,沒有超出常人的才干是根本不可能的。年希堯可以承接皇上支派的各種活計,《清檔》多有記載:
“雍正四年八月初八郎中海望持出宜興掛釉瓶一件,奉旨:鏇一木樣將兩頭收細,交年希窯燒造,再著年希窯燒圓球瓶徑八九寸,上開口徑二寸,肚內安插花管高二三寸,徑三四寸,做木樣交年希窯燒造。欽此”年希堯也是雍正朝《清檔》中被提到名字最多的人,最早的一條記述是“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據圓明園來貼內稱太監雅圖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窯照樣燒造。欽此。”最晚的一條記述是“雍正十三年七月十九日郎中蘇合納,司庫常保交霽紅高足茶圓木樣一件。傳旨:著交年希堯照木樣燒造一百三十件送來。欽此。本日將木樣一件交年希堯家人鄭天錫持去。訖。”
年希堯任總管督窯的時間是雍正四年到十三年。雍正元年到三年的這段時間,因雍正尊家法為父康熙和生母孝恭仁皇后母守孝三年,御窯廠生產十分有限,四年以后一切恢復正常,才開始大規模的燒造活動,年希堯在任期間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才干和管理才能,使雍正“年窯”取得舉世聞名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