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傳統的溫顏色釉品種之一,茶葉末釉以其外形頗似茶葉細末而得名,它是釉料中含鐵﹑錳的結晶釉瓷。其釉色黃,而中摻雜著綠,在黃褐色的底色中散布著許多細小的綠色斑點。由于配方和制作工藝的變化,釉色不盡相同,故有蟹甲青、鱔魚黃、蛇皮綠、老僧衣等品種。釉面多數呈半木光。
茶葉末釉始燒于唐代,當時的耀州窯曾大量燒制,唐宋時期,山西渾源窯和北方地區一些燒黑釉的窯場也有燒造。常見的產品有執壺、缸、缽瓶、罐、盞之類。而清代景德鎮仿燒則十分成功,一躍成為名貴的色釉品種。景德鎮清代燒成的茶葉末釉多數為琢器陳設瓷。從傳世實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時期產品為多見,雍正茶葉末釉偏黃的居多,乾隆茶葉末釉則偏綠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