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修復是高難度的手工技藝,而古陶瓷修復又是文物修復中難度極大,品質要求極高的一門技藝。是一種將歷史遺存的殘損陶瓷器物復原成型,以改善其保存環境,防止繼續破敗劣化,同時最大程度恢復其歷史原貌,重現文物價值的專門技藝。對于古瓷器的修復工藝其實基本上都差不多,不過根據每個器型的不同、釉面不同,修復起來的程序也有所不同。修復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1、清洗:古瓷器修復前,應先將殘片進行認真的清洗。對殘片上的泥土和舊縫中存有的黃、黑垢跡,可用清水、漂白粉、洗潔精、雙氧水等浸泡,對古瓷器表面的鈣化物,鹽類物質可用5-10緯的鹽酸或硝酸、醋酸等來清洗,并用軟毛刷和竹片工具,將其上的泥土、油垢洗凈,清洗工作要做到輕緩、心細、勤觀察,注意不要繼續或加重損傷古瓷器已損壞的斷口的口沿。
2、拼對:此項工作是修復古瓷器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拼合對接前,應仔細觀察需修復器物的殘件(片)形狀、顏色、紋飾,并進行試拼編號,設計和做好粘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3、粘接與加固:根據需修復古瓷器的質地,準確地選擇好豁合劑。在粘接前,首先對呈酥粉狀態的瓷器殘件,采用5—15%聚醋酸乙烯醋進行加固處理。由于有些待修復瓷器件大、損壞嚴重,對復合劑的性能要求較高,只有選用粘接強度高,耐老化強、抗濕性好,而且固化時間適中的a合劑,才能夠修復出高質量的古瓷器。
修復古瓷器,一般都選用環氧樹脂作膠粘劑,環氧樹脂膠粘劑種類較多,它是以環氧樹脂為主體,加入一定固化劑及添加劑,固化后線型環氧樹脂交聯成體型結構,有較高的粘接強度和良好的耐化學性、電絕緣性及收縮率小等優點。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的很多膠粘劑,也可用于瓷器修復。但要考慮選用既無色、透明,又有較高粘接強度,而且又能耐老化、抗水性好、抗濕性能高,并且在室溫條件下便于操作的型號樹脂和勃合劑。


4、補配:瓷器粘接、整合完成后,其修復工作只是完成一半。因為往往陶瓷粘接、整合的瓷片之間,都會留下粘接細縫和殘缺部份,對這些細縫和殘缺部份都要進行補配。即:要用加有顏色的膩子填平,也就是油漆工所說的刮灰補平。膩子要選用附著力強的原料(一般采用樹脂加瓷粉或石英粉、滑石粉及顏料調制而成),并加上適量的填充物調制而成,然后用小油灰刀,一層層的往縫隙和殘缺部位上刮涂,每刮涂一層后都要等待干透,再用水沙紙打磨一遍,形成微薄一層,能遮蓋粘結和殘缺部位,真正做到,縫隙部位填實、殘缺部位補平,達到以肉眼觀之,基本上看不修復痕跡的效果為最佳。
5、作色:作色是古瓷器修復中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修復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對花瓶、茶具等修復器物外觀的色彩是否與原物一致,能不能還原于原件本身,是導致目前瓷器修復水平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同時與原材料不過關,如抗曬能力差、易變色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