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章瓷是中國古代“外銷瓷”的一種,確切來說屬于“來樣加工”的“訂燒瓷”。它由景德鎮的工匠們按照歐洲訂購商提供的種類、造型、式樣、紋飾、工期等進行彩繪燒制,所以在紋章瓷上既有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特點,又能反映出當時西歐典雅的裝飾風格。因為這種紋章瓷上印有歐洲貴族家族的徽章,所以它又被稱為“徽章瓷”。

1728年城堡紋章瓷盤
從明朝嘉靖年間開始,歐洲的葡萄牙就向中國訂購紋章瓷。目前發現最早的紋章瓷標本是一件青花瓷壺,紋飾為葡萄牙國王馬努埃爾一世的紋章。
清代寂園叟在《陶雅》一書中有關于紋章瓷的記述,他提到一種清康熙青花大盤時說:“盤中畫皇冕徽章,旁有兩翼之獅狗,分攀于其上。載有拉丁古文,陽歷年月。”
明末,紋章瓷才真正漸趨興盛。17世紀后期,法國首相馬扎蘭遵國王路易十四之命,建立 了“中國公司”。該公司在廣東定制了大批帶有法國甲胄、軍徽、紋章圖案的瓷器,此后,紋章瓷便在歐洲流行起來。英國倫敦甚至出現一種專門為人訂制有特殊紋 飾瓷器的商人,稱為“瓷人”。
圖2.清康熙 歐洲王室定燒的徽章瓷
圖3.清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徽章瓷器
清康熙年間,外銷的紋章瓷達到了鼎盛。很多的王公貴族、富商巨賈、公司團體都紛紛托當時著名的東印度公司到中國來訂購一些中華紋章瓷。康熙年間的紋章瓷主要是彩色的紋章瓷和青花紋章瓷兩種。至雍正統治時期,粉彩紋章瓷開始占據主流地位。紋章瓷的彩繪產地也從原來的景德鎮轉向了外貿重地廣州。一般都是從景德鎮買了尚好的白胎瓷,然后帶到廣州根據不同外商的喜好和要求進行燒制。

清乾隆粉彩描金徽章紋盤,現收藏于瑞典哥德堡市博物館。盤中飾皇冠徽章,兩邊還有獅狗擁護,攀于其上,栩栩如生,姿態矯健。

清 青花廣彩紋章瓷對碟

清嘉慶 廣彩紋章瓷溫盤(局部)
廣州生產的釉上彩瓷被稱為“廣彩”。其特點是圖案繁縟艷麗,因采用大量描金,視覺上有富麗堂皇之感,又被稱為“織金彩”。清乾隆時期為“廣彩”極盛時期,但到了清晚期,因各國自己生產的紋章瓷也逐漸精美起來,所以中國紋章瓷的外銷量漸漸減少。

清乾隆 粉彩紋章瓷八方盤

清乾隆 青花紋章瓷盤

澳門圣保羅大學定燒青花基督紋罐,中間飾有十字架,下面有基督名字的縮寫“IHS”。
明清時期,中國廣州生產的紋章瓷是全部用來外銷的,這使我國盡管是紋章瓷的燒制國,但如今國內紋章瓷的遺存量卻非常之少。2005年初,佳士得拍賣舉行的一次中國外銷藝術品專場拍賣會上,一對18世紀40年代制的帶菲利普五世紋章圖案的外銷瓷以30.72萬美元創下當時紋章瓷拍賣成交價的“吉尼斯紀錄”。
當下,歐洲、北美各大博物館和許多私人收藏家都珍藏有大量的中國紋章瓷。西方學者們還將這種獨特的瓷器遺珍與他們的檔案文獻相結合,深入挖掘出紋章瓷所蘊涵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形成了“紋章學”。相比較而言,中國這個紋章瓷的原產地似乎沒有對這種外銷瓷留下有關訂購者、燒制年代及其圖案的中文記載,算是一種無法彌補的藏界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