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又叫刻畫或刻花,又分刻坯和刻瓷兩種。刻坯的工藝是先在坯體上用墨畫好底稿,依照線條用刀刻畫。一種為陰刻法,即刻成的紋樣為凹體;一種為陽刻法,紋樣呈凸出狀,也有陰陽刻結合的。刻瓷也是先在瓷面上畫好底稿,再用鎢鋼刀或全鋼刀將畫面鑿刻,其特點是刻成細點,刻成后的畫面是由無數連接的小孔所組成,每個點幾乎深度一樣,邊緣不得有破損,爾后涂上顏料或墨,再以蠟覆蓋其上。民國4年,雕刻藝人黎勉亭曾為英王喬治雕刻瓷像,費時六個月,史載“神態逼真”。
另外還有一種民間刻瓷藝人,走村串戶,專為鄉民的碗盤刻姓或名字。因為鄉下人的紅白喜事酒宴多在祠堂里進行,要借用許多碗盤,完畢后,按所刻的字樣歸還原主,至今,許多碗盤上仍留有這種字跡。
50年代初,政府將分散的雕塑藝人組成雕塑瓷廠,其中技藝高超的安排在陶瓷研究所。
后又在陶瓷學院開設雕塑系,一批有才華的青年脫穎而出。在這兩代人共同努力下,景德鎮陶瓷雕塑技藝再一次被推向高峰 。(綠寶石藝術陶瓷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