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項目負責人:趙海濤
在中心區新發現的主干道路及其兩側墻垣,揭示二里頭都邑為多網格式布局。發現宮殿區南、北兩側道路向西延伸440米以上,都超過宮殿區295米的東西寬度,道路兩側均有與宮城城墻平行或成一直線的墻垣,因此推測,作坊區、宮殿區、祭祀區以西的東西方向上至少各存在一個分區。

二里頭都邑中心區西南路口的新發現
航拍示意圖
發現宮殿區東、西側道路向北延伸200、300余米,道路兩側均有與宮城城墻平行或成一直線的墻垣。在距離宮城北側東西向道路北側的墻垣以北330米左右處,發現南北寬逾10余米的東西向道路。在距離宮城東墻以東270米左右處,發現東寬逾10余米的南北向道路及其兩側的墻垣,因此,作坊區、宮殿區、祭祀區以東的東西方向上至少各存在兩個分區。

二里頭都邑祭祀區以西的非正常墓葬
新發現的主干道路和它們兩側的墻垣,揭示二里頭都邑為分層規劃、宮城居中、顯貴拱衛、分區而居、區外設墻、居葬合一的多網格式布局,這是二里頭都邑布局考古中的一項重大突破。這樣嚴謹、清晰、規整的布局,顯示當時有明確的規劃,當時的社會結構層次明顯、等級有序,統治格局井然有序,暗示當時有成熟發達的統治制度和模式。
這是二里頭進入王朝國家的最重要標志。首次發現疑似制漆作坊、較豐富的制陶遺存和骨器、角器加工作坊現場,填補了二里頭都邑布局和手工業考古的空白。祭祀區以西網格中,發現有貴族居住的夯土建筑和多層級墓葬,再次證明了二里頭文化盛行“居葬合一”的布局形態。二里頭都邑嚴格方正的規劃制度、“居葬合一”的布局形態,和其他制度共同體現了二里頭文明在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開創、引領作用,也為先秦時期其他城址探索布局提供了有益參考。